野百合碱毒性机制研究进展
姚军; 戚新明; 任进
刊名Journal of Toxicology
2014
卷号28期号:3页码:237-241
关键词吡咯里西啶生物碱 野百合碱 代谢活化 肝毒性 肺毒性 内皮细胞
ISSN号1002-3127
文献子类Review
英文摘要吡咯里西啶生物碱(Pyrrolizidine alkaloids,PAs)是目前已知的继马兜铃酸后最重要的有毒天然产物。有超过350种PAs存在于超过6 000种植物中,占世界有花植物总数的3%。PAs 造成的急性毒性主要是出血性肝坏死,低剂量长期摄入会造成肝巨大细胞症,肝肺静脉阻塞,胆管上皮细胞增生及肝硬化等。急性PAs中毒人群中,约20%死亡,约50%在数周内可完全恢复,约20%逐渐发展成慢性静脉阻塞和肝硬化,这一过程需要数年; 其他则发展成亚急性静脉阻塞。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在南非、阿富汗、牙买加、印度及前苏联等国家,大量肝病的发生与食用含PAs 的谷物、饮料(牛奶,茶叶等)及草药有关。野百合碱(Monocrotaline,MCT)是PAs中的有毒成员,主要存在于猪屎豆属植物中,研究表明其在代谢、毒性等方面具有代表性,因此常用来对PAs 的代谢、毒性等方面进行研究,而且野百合碱目前成为主要的肝窦静脉阻塞综合征和肺动脉高压的主要造模药。本文对就野百合碱的代谢及毒性机制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以期对其毒副作用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为PAs 毒性的防治提供信息。
WOS研究方向Pharmacology & Pharmacy (provided by Clarivate Analytics)
语种中文
CSCD记录号CSCD:5189725
内容类型期刊论文
源URL[http://119.78.100.183/handle/2S10ELR8/269327]  
专题药物安全性评价中心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 上海 201203, 中国.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姚军,戚新明,任进. 野百合碱毒性机制研究进展[J]. Journal of Toxicology,2014,28(3):237-241.
APA 姚军,戚新明,&任进.(2014).野百合碱毒性机制研究进展.Journal of Toxicology,28(3),237-241.
MLA 姚军,et al."野百合碱毒性机制研究进展".Journal of Toxicology 28.3(2014):237-241.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