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内源性大麻素系统介导非阿片类安慰剂镇痛效应在炎性痛中的机制研究
作者顾丽佳
答辩日期2018-12
文献子类博士
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授予地点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导师郭建友
关键词非阿片 安慰剂镇痛 大麻素受体 前边缘皮层 伏隔核
学位名称理学博士
其他题名Endocannabinoid system-mediated neural mechanisms underlying non-opioid placebo analgesia in inflammatory pain
学位专业认知神经科学
英文摘要

安慰剂效应在临床实践中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在疼痛领域,利用安慰剂效应对疼痛进行非药物性的干预,己成为疼痛治疗方案中的一个重要方式。在基础研究方面,研究者逐步揭示了安慰剂镇痛效应的神经生物学机制。目前对其机制的了解主要包括阿片类和非阿片类成分。阿片类成分相对来说,研究得更为广泛和深入,其主要由内源性阿片系统介导。而非阿片成分如何参与安慰剂镇痛,相关机制远未得到揭示。探索安慰剂镇痛的机制有助于揭示心理因素改变疼痛体验的中枢机制,增强临床应用安慰剂效应的理论依据。

本研究中,我们利用经完全弗氏佐剂(Complete Freund's adjuvant, CFA)处理的大鼠,建立炎性痛动物模型。在炎性痛动物中通过镇痛药物阿司匹林进行条件化训练,建立非阿片类安慰剂镇痛的动物模型。在研究一中我们主要采用行为药理学,以及免疫印迹的手段,考察内源性大麻素系统及阿片系统是否参与非阿片类安慰剂效应,并探索介导大麻素系统参与安慰剂效应的关键脑区,观察大麻素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通路。研究二利用免疫荧光技术观察非阿片类安慰剂镇痛条件下激活的脑区,并通过行为药理手段确定参与调控非阿片类安慰剂镇痛效应的关键通路。

在炎性痛动物中,我们通过条件化训练成功建立非阿片类安慰剂镇痛效应。并且发现:

1.与我们实验室前期的结果一致,腹腔注射大麻素1型受体(cannabinoid receptor 1, CB1助拮抗剂rimonabant阻断非阿片类安慰剂镇痛效应,而阿片受体拮抗剂naloxone则不能阻断。

2.伏隔核(nucleus accumbens, NAc),而非腹侧海马(ventral hippocampus,vHipp)中微量注射rimonabant显著降低非阿片类安慰剂镇痛作用。

3.内源性大麻素配体N一花生四烯酸乙醇胺(arachidonoyl ethonal amide, AEA)的降解酶,脂肪酞胺水解酶(fatty acid amide hydrolase, FAAH)的抑制剂URB597可增强非阿片安慰剂镇痛效应。

4. NAc中CB1受体,磷酸化PKA,磷酸化CREB蛋白在非阿片类安慰剂镇痛作用下表达上调。

5.非阿片类安慰剂镇痛作用使PL, NAc core, NAc shell脑区的c-Fos蛋白表达增加。

6.通过mPFC内注射药物muscimol失活脑区,发现失活PL,而非IL显著降低非阿片安慰剂镇痛效应。

7.通过两个脑区PL, NAc内交叉注射muscimol,使该通路失活的方式,发现失活PL到NAc的通路阻断非阿片安慰剂镇痛效应。

在以上结果的基础上,我们得到了以下结论:

1.内源性大麻素系统,而非阿片系统特异性地参与了非阿片类安慰剂镇痛作用。

2.首次发现NAc为介导非阿片类安慰剂镇痛的关键脑区,且安慰剂作用依赖于伏隔核(nucleus accumbens, NAc)中CB1受体的激活,该作用可能通过内源性大麻素配体AEA实现的。

3.首次发现NAc中大麻素系统对非阿片类安慰剂镇痛效应的介导作用可能是通过CB 1 R, PKA, CREB信号通路实现。

4.发现PL脑区及PL到NAc的通路在调控非阿片类安慰剂镇痛效应中有重要作用。

语种中文
页码103
内容类型学位论文
源URL[http://ir.psych.ac.cn/handle/311026/30405]  
专题心理研究所_健康与遗传心理学研究室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顾丽佳. 内源性大麻素系统介导非阿片类安慰剂镇痛效应在炎性痛中的机制研究[D].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2018.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