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大质量恒星形成区W49N水脉泽运动学的VLBI观测研究
作者张濂
答辩日期2018-06
文献子类硕士
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授予地点上海
导师张波
关键词恒星形成 脉泽 Vlbi W49n 运动学 外流
其他题名Kinematics of Water masers in High-mass Star-Forming Region W49N with VLBI Observations
学位专业天体测量与天体力学
英文摘要
摘要
大质量恒星形成一直是天文学研究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大质量恒星形成区距
离太阳比较远(大多大于1 kpc),而大质量恒星诞生在浓密分子云里,且演化迅
速,导致大质量恒星形成区的样本偏少且观测较为困难。从理论上来说,解释大
质量恒星在高辐射压环境下的吸积问题也存在诸多困难。脉泽由于其点源的特征,
非常适合用高空间分辨率的射电干涉阵列来测量位置。通过多历元的观测,我们
可以获得脉泽的自行,进而研究高空间分辨率下脉泽的运动学特征,所以脉泽是研
究大质量恒星形成的有力工具。
本文利用VLBA 观测19 个历元的22 GHz 水脉泽数据,研究了大质量恒星形
成区W49N 的水脉泽运动学特征。我们利用AIPS 数据处理工具结合ParselTongue
软件包并采用相位参考的方法对数据进行了处理。由于水脉泽寿命比较短,我们
根据观测时间把19 个历元分成了五个组并分别计算每个组的自行。W49N 区域水
脉泽斑众多,为了解决匹配不同历元的水脉泽斑困难的问题,我们首次采用了非
监督式机器学习中的聚类算法对每个历元中位置和速度都相近的脉泽斑进行分组,
进而计算每组脉泽的平均自行。根据自行,我们采用了马尔科夫链蒙特卡洛方法
(MCMC)分析了脉泽的三维运动。
多历元的自行观测使得我们可以更准确的研究水脉泽的运动学性质。从整体
上来说,五个时期的自行图基本一致,表明水脉泽内部自行特征稳定。MCMC 给
出的水脉泽的整体膨胀速度为17.3 1.9 km s 1,旋转速度为5.6 0.6 km s 1,水
脉泽膨胀中心附近的射电连续源G2a 很可能示踪分子外流的驱动源。脉泽的多历
元观测可以研究分子外流驱动源附近的运动学并对分子外流模型进行限制。将来
结合多种脉泽和多个波段的数据,我们可以获得更精确的外流参数。
语种中文
学科主题射电天文学 ; 射电天体物理学
内容类型学位论文
源URL[http://119.78.226.72/handle/331011/29869]  
专题上海天文台_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学位论文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张濂. 大质量恒星形成区W49N水脉泽运动学的VLBI观测研究[D]. 上海.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2018.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