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RC  > 上海天文台  > 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
题名卫星三频信标电离层探测研究
作者黄飞
答辩日期2013-05
文献子类硕士
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授予地点上海
关键词电离层探测, 卫星三频信标, 电子总含量, 电离层层析成像
学位名称理学硕士
英文摘要

摘要
作为电离层探测重要参量的电子总含量(Total Electron Content, 简称TEC),
也是电离层层析成像技术(Computerized Ionospheric Tomography, 简称CIT)的
重要输入参量,其精确确定为反演电子密度分布起到关键的作用。利用卫星信标
CT 成像探测电离层,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但是传统的双频信标技术,
由于相位积分常数的求解、系统硬件延迟等误差,致使成像结果精度不高。
三频信标技术的发展,为高精度的电离层(Computerized Tomography,简称
CT)成像研究带来了新的希望。三频信标有三个频率载波,通过三个频率之间
的两两差分并结合有关数学处理,使得相位模糊系数求解精度大幅提高。目前,
中科院上海天文台联合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和温州大学分别在上海和温
州建立了两个卫星三频信标接收站,用于中国中低纬区域电离层监测,其三频信
标接收机为ITS33s。
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包括:
1.建立了ITS33s 系统,包括接收机的架设和后期数据的接收和维护。介绍
了系统硬件和软件的组成,以及台站接收的数据情况。利用观测数据,分析电离
层的相对电子总含量、三波段信号的相位、电离层闪烁指数S4 等参数的时空变
化情况;并在近一年的数据基础上,针对电离层不规则体扰动的现象做了初步的
分析。
2.通过模拟和仿真电离层电子密度分布情况,试图找到一种合适的反演算
法。通过对反演结果的分析,给出一种合适的布站方式,期望对以后台站的加密
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对台站数量的选择、布站的纬度间隔、扫描区域网格的划
分、电子密度初始值的选取做出了一定的讨论和研究,最后找到合适的算法和布
站方式。

语种中文
内容类型学位论文
源URL[http://119.78.226.73/handle/331011/30262]  
专题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
通讯作者黄飞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黄飞. 卫星三频信标电离层探测研究[D]. 上海.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2013.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