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RC  > 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 研究生学位论文  > 学位论文
题名塔克拉玛干沙漠近地表风场特征研究
作者俎瑞平
学位类别博士
答辩日期2003
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授予地点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导师高前兆
关键词近地表风场 沙丘分布格局 风沙活动强度 塔克拉玛干沙漠
其他题名Study on characteristics of wind fields near the ground surface in Taklimakan Desert
中文摘要风是塑造地表形态的重要营力之一。特别是在干旱气候条件下,它是风沙地貌形成发育的最主要动力。全球沙海的分布、各种类型沙丘的形成演变,直至沙波纹的形成都与不同尺度的风场相联系。本文通过大量的风资料统计、野外调查、航片判读等手段,并充分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从宏观上对塔克拉玛干沙漠近地表风场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初步得到了以下一些结论:(1)塔里木盆地的环流形势是在高空西风带的背景下,经过青藏高原、天山山脉的动力分支和抬升,以及沙漠本身的热力作用下共同形成的。在50O0m以上,高原、山脉的影响较弱,环流形势为较平直的西风带控制。3000m以下,环流形势趋于复杂,但近地表风向主要为东北和西北。从东到西,东北风的影响逐渐减弱,西北风逐渐加强;而从南到北则呈现相反趋势。(2)在沙漠边缘与沙漠内部,平均风速与温度随时间变化呈现不同规律。沙漠内部风速与温度变化具有同步性,也就是存在着“风热同步”现象;而在沙漠边缘,温度变化相对滞后于风速变化。出现这种差异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夏季广大沙漠对风系的增强作用,这时沙漠成为一个巨大的热源,与边缘产生了温度梯度,从而造成风向沙漠腹地汇集同时加速。(3)除若羌外,整个沙漠都处于低风能环境。RDPOP值基本处于中到大比率,风况以单峰或双风为主。输沙量计算结果表明,整个沙漠的输沙量差异极大,最小的莎车只有449.7 kg.m-1·y-1,而最大的若羌达到64213.3kg·m-1y-1,二者相差达到14倍之多。在不同区域,对输沙量贡献最大的风速等级也不尽相同,但大多集中于9.0-11.0m/s之间。(4)塔克拉玛干沙漠新月形沙丘及沙丘链主要是在窄单峰风环境中发育而成,RDPOP值一般都在0.8以上;复合型纵向沙垄主要是在双峰风况条件下发育而成的,RDP/DP值在0.55左右;弯状沙丘形成于均衡的多风向地区;而金字塔沙丘一般都形成于下伏地面微有起伏或邻近山岭的地带。(5)沙丘排列方向受主、次输沙方向的夹角及二者的输沙比率的控制,并与最大输沙总量方向保持一致。不管是次生气流的影响还是地形的作用,也都是通过改变局部气流的方向与速度场来实现的,只不过是该法则在不同尺度范围内起作用的结果而已。
语种中文
公开日期2013-08-22
页码110
内容类型学位论文
源URL[http://ir.casnw.net/handle/362004/21975]  
专题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_研究生学位论文_学位论文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俎瑞平. 塔克拉玛干沙漠近地表风场特征研究[D].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2003.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