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RC  > 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 研究生学位论文  > 学位论文
题名甘肃省土地利用/土地覆被遥感动态监测
作者周月敏
学位类别硕士
答辩日期2002
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授予地点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导师王一谋
关键词土地利用/覆被变化 遥感和GIS 甘肃 动态监测 马尔柯夫过程
其他题名Dynamic Monitoring of Land use/cover in Gansu Province by Remote Sensing
中文摘要地球表层系统最突出的景观标志就是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land use/land cover)。土地利用/覆被变化被逐渐意识到是推动环境变化的重要驱动因子。甘肃境内特殊的自然条件决定了其脆弱的生态环境对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极端敏感的响应。本文利用1986、1995和2000年三期Lands而TM影像,基于ARC/INFO、ARCVIEW等GIS软件对甘肃省土地利用/覆被空间格局及其短时间尺度时空动态变化进行了监测,并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利用马尔柯夫模型对陇南、陇中两典型区未来土地利用变化趋势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 1)尽管甘肃各地貌单元土地利用结构、土地资源所依附的生态环境背景质量状况、土地利用变化监测时间效应以及历史、经济因素导致的土地利用方式等差异很大,但1986-2000年各地貌单元土地利用总体演化趋势基本一致,均表现为草地、林地大幅减少,未利用土地(集中表现在河西地区)呈下降趋势,而耕地(以坡耕地为主)、居民地等代表着人类对土地利用深度和广度的类型表现了上升的趋势。这些变化集中反映了人类强干预的土地利用类型明显增加,而代表了自然生态系统的土地覆被类型空间分布大幅减少。2)14年期间,甘肃省耕地增幅达77142.8ha,其中,坡耕地增幅为68783.4ha,包括坡度>25°的陡坡地17091.4ha。耕地增长的基础在于大肆开垦荒草地及未利用土地。居民、工矿用地膨胀扩一展26100.6h。,其扩展以蚕食优质耕地为代价。林地、草地在此期间分布范围分别减少了34295.2Zha、35526.7ha。水域面积14年中萎缩5152.0ha。未利用土地减少了28269.5ha,主要由于绿洲边缘沙地、裸土的开垦所致。林地和草地的退化、优质耕地的萎缩且开荒势头的迅猛所导致的耕地数量上升而质量下降、居民地无度膨胀并侵吞优质耕地、未利用土地(以河西为主)的盲目开垦使得生态环境极端脆弱的甘肃省风蚀荒漠化强烈发展、水土流失趋于严重,并对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生态环境造成了现实和潜在的影响。3)在各地貌单元生态环境总体趋于恶化的背景下,恶化势头基于九十年代中后期某些土地利用类型变化趋势出现转折而有所遏制。即1986、1995年土地利用状况对比揭示了生态环境表现为严重退化,而1995、2000年对比表明,林地面积开始回升、陡坡地退耕还林、还草力度加大。4)对比1986-1995和1995-2000年两时段土地利用动态度可知,在土地利用变化中表现最活跃的土地类型为居民地和陡坡地,并且后期土地利用各类型变化速率基本大于前期,土地利用变化在人为因素干扰下呈加快趋势。居民地的决速扩展、陡坡地前期急剧开垦与后期的飞速退耕、城镇化步伐不断扩大等种种迹象表明了短时间尺度人为因素是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主导因素。5)基于马尔柯夫过程预测陇南、陇中两个地区未来土地利用变化结果表明,在自然和人为干扰因素基本保持不变的情况下,未来短时间尺度内,地表植被林地、草地继续减少,取而代之为坡耕地、居民地的不断增加,而水域、未利用土地面积依然持续萎缩。作为黄河、长江流域中上游重要水土保持区之一的陇中、陇南地区,水土流失强度将因地表植被的减少、坡耕地、居民地增加而加大,泥石流、滑坡的危害机率也会上升。
语种中文
公开日期2013-08-22
页码74
内容类型学位论文
源URL[http://ir.casnw.net/handle/362004/21927]  
专题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_研究生学位论文_学位论文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周月敏. 甘肃省土地利用/土地覆被遥感动态监测[D].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2002.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