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RC  > 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 研究生学位论文  > 学位论文
题名沙尘暴局地触发机制的数值模拟
作者万莉颖
学位类别硕士
答辩日期2002
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授予地点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导师胡隐樵
其他题名NUMERICAL SIMULATION OF STRONG DUST STORM'S LOCAL TRIGGERING MECHANISM
中文摘要本文应用了区域大气模拟系统(RAMS)祸合大气扩散模式(HYPACT)的方法(以下称RAMS一HYPACT模式),并对RAMS中辐射参数化部分进行了改进。成功地模拟了1993年5月5日的一次黑风暴过境过程。通过对模拟结果(包括气象要素场和沙尘TsP浓度等)的分析,主要研究沙尘暴天气内部的局地小尺度物理机制,并对沙尘暴的发生发展、成熟和消亡的过程也进行了分析,成功地再现了"93.5.5"黑风暴形成和发展过程。模拟结果表明:(1)RAMS-HYPACT模式不仅对冷锋过境中尺度天气现象各气象要素有较好的模拟能力;改进后的辐射参数化方案还可以较好地模拟出沙尘暴过境时的短波辐射变化:该模拟系统对沙尘暴发展过境的沙尘浓度分布微观特征也有较好模拟的刻画能力。(2)我们知道,丰富的沙源,强风和强不稳定大气是发生沙尘暴的三个基本要素。数值模拟试验得到的沙尘暴发展正反馈机制(即干爬线的发展机制)却使我们认识到,沙尘不仅是沙尘暴的被动产物,沙尘本身还可以是影响沙尘暴爆发过程中的重要因子。而且沙尘暴发展过程有自己的发生发育、成熟和衰亡这一系列的生命史过程。整个沙尘暴发展过程会形成多个中心,一个中心的生命期大约经历5-6个小时。这一现象的揭示对于进一步认识沙尘暴形成和发展机制是非常重要的。(3)胡隐樵等(1997)提出的正反馈效应和干池线的发展对沙尘暴局地触发机制进行了很好的解释。本文的模拟试验刘一这一理论给出了很好的验证。气压、温度、风速、短波入射辐射等与沙尘浓度的比较分析使得大风及短波入射辐射对沙尘的强迫作用在模式中充分体现出来。从而为更加客观定量地预报和防治沙尘暴灾害性天气提供了科学依据。(的沙尘暴是一种灾害性天气,它内部的结构非常复杂。本文在进行物理机制的模拟分析的同时,也对其内部结构建立了一个物理模型。该物理模型包括了沙尘微团内部的气象要素场的分布及沙尘浓度的分布。对今后更好地从物理机制、爆发规律等方面来研究沙尘暴提供了一个较好的方法。(5)由于对沙尘暴形成和发展过程高密度时间和高空间分辨率的观测是很困难的,所以RAMS-HYPACT模式的数值模拟研究完全可以弥补观测资料的不足。甚至可以利用数值模式的这一优势,进行沙尘暴发展各种机理的敏感性的模拟试验。目前对强冷锋过境天气数值预报技术已经成熟,但定量预报沙尘暴形成和发展过程仍比较困难。
语种中文
公开日期2013-08-22
页码43
内容类型学位论文
源URL[http://ir.casnw.net/handle/362004/21926]  
专题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_研究生学位论文_学位论文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万莉颖. 沙尘暴局地触发机制的数值模拟[D].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2002.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