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RC  > 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 研究生学位论文  > 学位论文
题名中国西北西部土壤湿度的微波遥感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
作者王磊
学位类别博士
答辩日期2009-05-20
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授予地点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导师文军
关键词中国西北西部 土壤湿度 微波遥感 AMSR-E 气候变化 响应
其他题名Soil Moisture Estimate from Microwave Remote Sensing and Its Response to Climate Change in the West-northwestern Region of China
学位专业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
中文摘要土壤湿度维系着陆地上的生命,是陆地植物生长的基本条件。对于地球科学领域,它还有着其他重要作用:土壤湿度不仅是联系地表和大气间水和能量交换的重要纽带,而且也控制着降雨过程中地表径流及渗透的分配比例。本文以中国西北西部为研究区,利用先进微波扫描辐射计(AMSR-E)亮温数据估算土壤湿度,并研究土壤湿度变化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主要内容和结论如下: 第一:利用2002-2008年暖季(4-10月)AMSR-E的6.9GHz通道亮温数据,基于一阶辐射传输方程,发展了一个适用于干旱区的土壤湿度估算模型,以此重建了中国西北西部地表土壤湿度序列。其中,借助于土壤湿度与微波极化指数(MPDI)之间的特殊关系,对地表粗糙度进行了参数化,此参数化过程是建立本文土壤湿度估算模型的关键。经验证,重建的土壤湿度序列接近于实际情况,并能运用于其他科学研究。 第二:利用AMSR-E亮温数据和一次典型降水天气过程的降水观测数据,发展了一个降水估计模型。首先,用逐步判别分析方法判别降雨像元。然后,用降水散射指数估算降水率。结果表明:降水散射指数大于3.0K时,降水率与散射指数之间存在线性关系。经验证,估算的降水率与观测值较接近,均方根误差为2.1mm/h,估算效果较好。最终结果表明,估算土壤湿度与降水在时空分布上可以相互印证。 第三:分析了中国西北西部7个农业实验站1981-2001年土壤湿度观测资料,结果表明:进入上世纪90年代,多数站点的土壤明显干化,个别站还存在突变现象。进一步研究表明,西北西部土壤湿度与局地降水、蒸发、相对湿度等气侯因子相关不明显,而与气温有着显著的负相关,这主要是由于土壤湿度与气温之间存在负反馈过程。 第四:利用逐月土壤湿度产品资料,分析了研究区土壤湿度变化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由于AMSR-E产品时间序列相对较短、部分时空不连续,选取1948-2007年NOAA气候预测中心(CPC)制作的0-10cm土壤湿度产品作为AMSR-E资料的补充和延伸。结果表明:整个中国西北西部土壤湿度呈增加趋势,气候趋势倾向率为0.16%/10a,并有2-7、11、21年周期震荡。其中,北疆、天山一带及南疆西部地区的土壤湿度为明显增加趋势(>0.2%/10a)。REOF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湿度变化分为5种典型格局,其中中西部格局(MW)代表了中国西北西部土壤湿度变化的典型格局,与全区月平均土壤湿度序列的相关系数高达0.462。土壤湿度变化与区域气候存在明显的响应:无论是前期的气温还是降水对后期的土壤湿度都有明显影响,但土壤湿度对后期的气温和降水影响却小得多。研究还发现,土壤的干湿变化与ENSO(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l Niño-Southern Oscillation)有着密切的联系,典型的ENSO暖(冷)事件对应研究区湿润(干旱)状况,SSTA与滞后11月的土壤湿度变化有着高度的相关性。北疆、东疆和塔克拉玛干沙漠中部一带为SSTA的敏感区,其中,艾比湖、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以及东疆哈密一带为高度敏感区。土壤湿度对ENSO的响应主要源自于降水对ENSO的响应。
语种中文
公开日期2013-08-22
页码126
内容类型学位论文
源URL[http://ir.casnw.net/handle/362004/21839]  
专题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_研究生学位论文_学位论文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王磊. 中国西北西部土壤湿度的微波遥感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D]. 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2009.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