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RC  > 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 研究生学位论文  > 学位论文
题名基于可见光遥感中国天山山区冰川变化研究
作者许君利
学位类别硕士
答辩日期2008-05-10
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授予地点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导师刘时银
关键词冰川变化 IDL语言 中国天山山区 光学遥感
其他题名Glacier changes in Tianshan mountains based on optical remote sensing
学位专业自然地理学
中文摘要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冰川在气候变化、水资源、海平面上升、冰川灾害等研究中担任着重要角色,在全球变化中的作用已经不容忽视,然而数十年来气候变暖导致冰川退缩,已是不争的事实,由此导致的环境变化已很显然,因此,冰川变化的监测、冰川的二次编目已成必需。随着3S(RS,GIS和GPS)技术手段不断发展和广泛应用,冰川的研究特别是冰川变化的研究进入革新时代,基于可见光遥感和微波遥感的大范围冰川变化监测已成为现今冰川学研究的特色之一,目前已经发展了多种冰川边界信息的获取方法,但其研究仅限于少量冰川,在提取大尺度覆盖的冰川信息时仍然使用手工勾绘。因而,二次编目中快速而准确获取冰川边界信息至关重要。 本文选择中国天山山区作为研究对象,基于GIS软件和IDL语言自动获取Landsat ETM+影像(1999-2001)中的冰川边界信息,经人工修订后与第一次冰川编目资料进行对比,分析了冰川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特征。经过研究表明: 1. 对于在冰川消融季节获取的无云覆盖遥感影像,利用IDL语言可以快速准确实现比值阈值法提取裸冰区边界信息,并且山可以识别地阴影影响的冰川边界。由于冰川表碛类型复杂,很难利用定量化规则对其进行统一的判定,所以本文采取结合DEM和Goole Earth人工判读的方式识别冰川表碛。 2. 对中国天山山区的9081条冰川中8093条冰川样本的遥感调查结果表明,自第一次冰川编目到1999/2001年间,冰川面积共减少了962.86 km2,占整个流域面积12.0%;天山冰川平均每年萎缩27.5 km2,年平均面积萎缩率为0.3%。 3. 受冰川规模以及冰川下垫面地形的影响,冰川变化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其中,中天山冰川面积变化最快,年平均面积萎缩率为0.6%,其次为北天山,年平均面积萎缩率为0.4%,南天山冰川面积变化最慢,年平均变化率0.3%。此外,天山山区冰川变化还存在经向变化差异,基本上随着经度的升高,冰川面积变化率和年平均变化率都增大,年平均变化率从-0.2%升至-0.4%。但是,90°E~95°E的冰川年平均面积变化率为-0.1%。同时,利用水文站所控制流域进行分析,也得到了相同的冰川变化规律。 4. 冰川规模对气温上升的响应是非线性的,但是当气温上升大于0.5℃,冰川规模对气温变化的响应趋于线性关系。而在降水增幅小于30%夏季气温升幅小于0.5℃时,冰川规模变化对降水增加的响应呈线性递减趋势,降水量变化对冰川规模影响要强于气温的变化。
语种中文
公开日期2013-08-22
页码50
内容类型学位论文
源URL[http://ir.casnw.net/handle/362004/21776]  
专题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_研究生学位论文_学位论文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许君利. 基于可见光遥感中国天山山区冰川变化研究[D]. 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2008.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