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RC  > 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 研究生学位论文  > 学位论文
题名青藏高原大气—雪冰中碳质气溶胶研究
作者刘先勤
学位类别博士
答辩日期2009-04-29
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授予地点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导师王宁练
关键词青藏高原 雪冰 大气气溶胶 碳质气溶胶 黑碳
其他题名Studies on Carbonaceous Aerosols in the Atmosphere and Snow/glaciers over Tibetan Plateau
学位专业自然地理学
中文摘要大气碳质气溶胶导致的气候环境后果引起了全球的广泛关注。作为碳质气溶胶重要组分之一的黑碳颗粒物,不仅在大气中表现出复杂的气候环境效应,而且沉降在雪冰表面通过吸热可加速雪冰消融。青藏高原是中低纬地区冰川最为集中的地区,是亚洲地区主要大河流的发源地,蕴藏于冰川的固体水资源是维系我国及南亚地区水资源安全的重要保障。但由于青藏高原周边地区黑碳排放在快速增长,这会加速青藏高原的冰川融化。在当前全球变暖背景下,青藏高原冰川的加速融化对周边地区的水资源安全构成严重威胁。本文基于青藏高原不同气候区大气气溶胶样、表面雪样采集及冰芯的提取,并通过自行设计仪器对其中的碳质气溶胶含量进行分析。据此,对碳质气溶胶在青藏高原雪冰中的含量及其变化历史、不同气候区的来源差异有了初步的认识。 青藏高原冰川表层雪中EC的含量普遍超过冰芯中多年的平均含量,这表明近期EC在青藏高原雪冰中的沉降仍在增加。表层雪中EC含量具有明显的空间变化特征:东高西低、北高南低。东高西低表明来自于低纬度排放的影响,由于喜马拉雅山脉的阻隔,由南而来的低纬度污染物通过季风自东南向西北传输,抑或西风南支将喜马拉雅南侧的污染物带至青藏高原东南部。北高南低则显示青藏高原北部的干旱导致大气中EC的含量较南部湿润地区高,降水中的EC含量也高。通过对西风带慕士塔格大气碳质气溶胶的连续采样分析,表明西风带传输的EC夏季高冬季低。 尽管1950s以来冰芯中EC含量具有较大的波动,但总体上其平均含量是这之前的1.5至2倍。慕士塔格和唐古拉冰芯EC浓度记录的高度一致性表明影响这两个地区黑碳来源及沉降的机制相同,这种相似性主要与西风传输有关。帕隆藏布地区的气团主要来自南亚,其冰芯EC含量明显不同于慕士塔格冰芯记录,完全记录了南亚EC排放的影响。东绒布冰芯中EC来源较为复杂,冬季与青藏高原北部、西部冰川一样,主要受来自西半球排放的影响,而春季南亚排放物则有可能通过西南风输入。 关于青藏高原冰芯中碳质气溶胶的燃料类型的判别,可利用OC/EC比值予以简单判断。季风气候区和青藏高原中部冰芯中OC/EC的比值较西风带慕士塔格冰芯中高出许多,这在大尺度上确立了西风带传输的碳质气溶胶较季风传输的碳质气溶胶更具有化石燃料燃烧排放的特征。青藏高原南部、东南部和中部冰芯中OC/EC比值相对较高,季节性变化也较大。其中以藏东南冰芯中比值最高、唐古拉次之、东绒布冰芯再次之。碳质气溶胶在大气传输过程中EC相对于OC更容易被清除,同时会有大量的二次OC生成,但这不能解释青藏高原南部和中部OC/EC比值高的特点,因为慕士塔格冰芯中碳质气溶胶也经过长程传输。藏东南冰芯中极高的OC/EC比值也不能用植被的排放解释,由于植被排放的OC主要为挥发性组分,在所有的冰芯中含量均很低,不到OC总量的10%,显然这与生物质燃烧排放有关。
语种中文
公开日期2013-08-22
页码104
内容类型学位论文
源URL[http://ir.casnw.net/handle/362004/21710]  
专题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_研究生学位论文_学位论文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刘先勤. 青藏高原大气—雪冰中碳质气溶胶研究[D]. 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2009.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