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RC  > 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 研究生学位论文  > 学位论文
题名1982~2006年中国干旱半干旱区植被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
作者郭坚
学位类别博士
答辩日期2009-05-25
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授予地点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导师王涛
关键词干旱半干旱区 生长季 NDVI GIMMS 气候变化 植被
其他题名Response of vege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arid and semi-arid region in China, 1982~2006
学位专业自然地理学
中文摘要在过去的100年里,大量观测结果和证据表明, 全球平均表面温度增加了约0.74℃±0.18℃,这是过去1000年中温度增加最快的一个世纪(IPCC, 2001&2007)。越来越多的研究结果发现,由于陆地表面升温而导致了陆地表面植被活动的增强,尤其是北半球的中高纬度地区。生态环境脆弱、对气候变化敏感的中国干旱半干旱区,在全球变化的背景下会做出怎样的反应呢?本文主要利用1982~2006年的GIMMS NDVI数据集分析干旱半干旱区植被在过去25年植被长势、生长季的动态变化,及其对气候的响应,主要得到了以下结果: 1.研究区平均植被长势显著增强,NDVI的增加率为0.0018/a。植被长势存在空间差异,长势改善区主要分布在大兴安岭以东的科尔沁沙地、松嫩沙地,以及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的塔里木河流域上游、天山北麓绿洲带,长势退化区主要分布在祁连山区及新疆的西北部地区; 2.研究区的植被分布区面积年际变化较大,在1982和1993年的两个极小值及1988和1997年的两个极大值之间交替变化,虽略有增加趋势,但是并不显著。不稳定植被区主要分布在绿洲区外围、戈壁及青藏高原的部分地区。 3.整个生长季内降水与NDVI都呈正相关,且降水对NDVI影响的累积效应明显。生长季内NDVI与最近的5~6个15天的总降水量最相关。相关系数在生长季内的变化与植被的生长周期具有一致性。生长季前期,气温与NDVI呈正相关,且较长持续期的平均气温对应较高的相关系数。越往后,气温与NDVI的相关系数越小,滞后期也越短。 4.植被对气候生长季内响应与对应气候因子的空间分布密切相关。NDVI与降水的相关系数随着区域降水量的增大先逐渐增大,在280mm达到最大后随着降水量增加相关性减小。NDVI与气温也具有相似规律,在年平均气温约介于2~10oC的地区,NDVI与气温甚至呈负相关。 5.年最大NDVI与前一年9月到当年8月前15天这一时期的总降水量最相关,但当年4月后15天~当年8月前15天这一时段的总降水量却最关键。 6.在生长季参数的空间分布上,高海拔的青藏高原区是研究区内生长季开始最晚,且结束最早的地区;且在2000~5000m的海拔高度上,生长季开始日期以1.7天/100米的速率延迟,生长季长度以2.3天/100米的速率缩短。 7.在200~400mm的降水范围内,生长季开始日期和生长季长度都与降水呈显著线性关系。研究区植被生长季参数与气温整体都呈现出较显著的线性关系,尤其是在年均温较低的地区(小于2.0oC),生长季结束日期和生长季长度随年均温变化表现出更显著的线性趋势和更快的变化速率。 8.1982~2006年间,无论是研究区的平均生长季参数还是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生长季参数整体上都不存在显著的变化趋势。但生长季参数在空间分布上以贺兰山为界存在明显的东西分异。贺兰山以东地区以生长季开始延迟、生长季结束日期提前和生长季长度缩短为主,而以西地区表现出完全相反的变化趋势。 9.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的生长季参数对不同时段的降水和气温做出响应。但总体上生长季开始日期与前一年9月到当年8月的降水和前一年12月到当年4月的平均气温都存在显著的负相关;生长季结束日期与前一年9月到当年8月的总降水量和当年9~10月的平均气温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总体上生长季长度对降水和气温的响应与生长季开始日期一致,但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间存在较大差异。
语种中文
公开日期2013-08-22
页码89
内容类型学位论文
源URL[http://ir.casnw.net/handle/362004/21640]  
专题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_研究生学位论文_学位论文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郭坚. 1982~2006年中国干旱半干旱区植被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D]. 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2009.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