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RC  > 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 研究生学位论文  > 学位论文
题名华北地区水汽输送及与气候的相关分析
作者马京津
学位类别硕士
答辩日期2006-05-15
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授予地点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导师高晓清
关键词华北地区 水汽输送 自然正交分解法(EOF) HYSPLIT模式 气候变化
学位专业气象学
中文摘要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极端气象灾害发生的频率加快了。在各种气象灾害中,旱灾是影响时间长、波及范围广、造成灾害损失最严重的气象灾害。近50年来,我国华北地区干旱日趋严重,而华北地区气候的变化对我国政治、经济诸多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研究影响华北地区干旱气候的基本变化规律即华北地区水汽输送及相关气候分析的工作是有必要的。 本文主要研究了影响华北春季和夏季气候变化的诸多因子,如降水和温度的变化特征以及大气环流等的影响,系统地研究了华北地区气候变化的演变规律,并与西北地区东部的水汽输送及相关气候变化进行了一些对比。取得的主要认识如下: (1) 华北春季和夏季的年代际和年际变化特征有一定的差别。夏季降水量在1965年出现一个明显的减小现象。春季降水存在3种典型降水空间分布类型,即“全区一致型”,“东西型”,“东北西南型”。华北夏季降水存在3种典型降水空间分布类型,即“全区一致型”,“南北型”,“东西型”。 (2) 利用NOAA ARL HYSPLIT_4 Model以及1948~2003年NCAR/NCEP再分析资料,分析了华北地区夏季水汽路径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华北夏季水汽路径有明显的年代际变化特征。1950s至1970s,华北地区850hPa上的水汽输送方向以南风为主,从1970s开始水汽输送方向变为以偏西风为主,1980s以后则以西北风为主。另外华北地区在1960-1964年垂直积分的水汽通量存在最大值,1965年以后水汽通量值又开始变小,1977年后水汽通量值较小且保持稳定。水汽输送路径的变化在华北夏季气候变化中起主要作用。华北地区从1950s~1970s夏季6、7、8月各月水汽输入路径为逆时针方向演变。从1980s至今,夏季各月逆时针变化的水汽输送路径趋势消失,夏季8月份的水汽输送已变为西北方向。 (3) 降水偏多偏少年异常场差值图显示春季华北主要受东亚上空的异常反气旋环流影响,其底部偏东气流在南海、台湾海峡一带转向向北一直吹到华北。降水偏多偏少年异常场差值图显示夏季华北受副高西侧西南气流的影响从印度孟加拉湾携带大量水汽从西南方向吹向华北,造成较多的降雨。 (4) 比较了我国华北地区与西北地区东部夏季水汽输送的特征,发现上述两地区水汽输送路径有非常相似之处,当副高中心位置偏西偏北时,副高西侧西南气流占主要地位,可携带大量水汽到达上述两区域,华北及西北东部地区降水增多;当副高中心位置偏南偏东时,西风气流占主要地位,使华北和西北东部地区降水减少,干旱加重。
语种中文
公开日期2013-08-22
页码61
内容类型学位论文
源URL[http://ir.casnw.net/handle/362004/21598]  
专题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_研究生学位论文_学位论文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马京津. 华北地区水汽输送及与气候的相关分析[D]. 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2006.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