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RC  > 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 研究生学位论文  > 学位论文
题名干旱区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及土壤养分、盐分时空变异性研究
作者高小红
学位类别博士
答辩日期2006-06-05
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授予地点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导师王一谋
关键词土地利用/土地覆被 遥感与GIS 景观格局 土壤养分和盐分 时空变异性
学位专业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
中文摘要人类活动正以空前的速度、幅度和空间规模改变着陆地环境。人类对土地的利用所引起的土地覆被变化是全球环境变化的主要原因和重要组成部分。在全球环境变化研究中,土地利用和土地覆被变化(LUCC)越来越被认为是一个关键而迫切的问题。 本文在遥感与GIS技术的支持下,以新疆天山北坡玛纳斯地区20世纪80年代末期Landsat TM影像和90年末期Landsat ETM影像为数据源,在已完成影像辐射纠正和几何纠正的基础上,目视解译获得了研究区相应的两个时期的土地利用矢量数据。以此数据为基础,应用土地利用动态度模型、转移概率矩阵以及相对变化率模型等,定量分析和研究了该地区10年间土地利用/土地覆被的时空变化特征,并详细分析了LUCC的气候驱动因子和人文驱动因子;利用景观生态学方法分析了玛纳斯绿洲景观格局变化特征;同时利用地统计学与GIS技术,以建设兵团121团场和沙湾县四道河子乡为研究区,在1982年121团和沙湾县四道河子乡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数据的基础上,于2004年5野外采样获得两个地方相应的土壤养分和盐分数据,分析和探讨了土壤养分、盐分的时空变异性。本文的主要结论如下: 从80年代末到90年代末,主要土地利用类型耕地、城乡居住建设用地和水域面积增加,而林地、草地、盐碱地和沙地面积减少。各土地利用类型之间发生了频繁的相互转换。转化结果表明:耕地大量流失的面积主要转为城乡居住建设用地;同时耕地增加面积主要是由草地转化而来。总体来看,耕地开垦与耕地撂荒并存。但通过人类积极地治理盐碱地和绿洲边缘的沙漠化土地,绿洲化的发展趋势要大于荒漠化趋势。相对变化率模型表明土地利用变化存在着明显的区域差异,即石河子市和石河子垦区土地利用变化要大于沙湾县和玛纳斯县。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共同驱动了土地利用/土地覆被的变化。
语种中文
公开日期2013-08-22
页码151
内容类型学位论文
源URL[http://ir.casnw.net/handle/362004/21490]  
专题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_研究生学位论文_学位论文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高小红. 干旱区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及土壤养分、盐分时空变异性研究[D]. 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2006.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