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RC  > 兰州油气资源研究中心  > 油气地质研究室  > 期刊论文
聚油古地貌成因类型及其有利成藏条件分析———以鄂尔多斯盆地上里塬地区前侏罗纪古地貌为例
李树同,张海峰,王多云, 陶辉飞,楚美娟,陈丹丹
刊名沉积学报
2011
卷号29期号:5页码:962-969
关键词印模法 下侏罗统 聚油古地貌 成藏条件 上里塬地区
中文摘要运用地层厚度印模法( 延9 + 延10 + 富县组地层厚度) 恢复出了陇东上里塬地区前侏罗纪古地貌形态,其形态为一级甘陕古河呈近东西向分布,二级庆西古河位于研究区南部向北注入甘陕古河,研究区的北部和南部分别发育姬塬和演武高地,在高地和河谷的过度带分别发育姬塬南斜坡和演武北斜坡,此外,在一级河谷中央还发育有河间丘,在斜坡上发育残丘、残梁次一级单元的古地貌。在此基础上,结合下侏罗统油藏分布特征和规律,提出了聚油古地貌概念,即在油气成藏过程中,能够有机的将油气成藏要素组合,进而使得形成有机的成藏配置条件,使之对油气成藏起着决定性作用的古地貌单元; 划分出了研究区内对下侏罗统油藏成藏起主控作用的残梁、残丘、河间丘3 种聚油古地貌类型,聚油古地貌主要存在河流袭夺、河流转型、分水岭侵蚀3 种成因模式。研究表明,聚油古地貌使得研究区下侏罗统油藏形成了构造主导、岩性控制的构造+ 岩性的成藏模式,聚油古地貌对下侏罗统油藏成藏创造的有利成藏条件为: ①具有刚性特征的聚油古地貌与上覆的延安组“软地层”所产生的差异压实小幅度背斜和穹窿构造; ②聚油古地貌容易形成河道砂体分割和披盖砂帽,进而形成的孤立透镜状储层砂体。
公开日期2012-10-18
内容类型期刊论文
源URL[http://ir.lig.ac.cn/handle/132962/1097]  
专题兰州油气资源研究中心_油气地质研究室_期刊论文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李树同,张海峰,王多云, 陶辉飞,楚美娟,陈丹丹. 聚油古地貌成因类型及其有利成藏条件分析———以鄂尔多斯盆地上里塬地区前侏罗纪古地貌为例[J]. 沉积学报,2011,29(5):962-969.
APA 李树同,张海峰,王多云, 陶辉飞,楚美娟,陈丹丹.(2011).聚油古地貌成因类型及其有利成藏条件分析———以鄂尔多斯盆地上里塬地区前侏罗纪古地貌为例.沉积学报,29(5),962-969.
MLA 李树同,张海峰,王多云, 陶辉飞,楚美娟,陈丹丹."聚油古地貌成因类型及其有利成藏条件分析———以鄂尔多斯盆地上里塬地区前侏罗纪古地貌为例".沉积学报 29.5(2011):962-969.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