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交通优势度的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与实证——以玉树地震灾区为例
王成金; 张岸
2012
关键词河流 氧化亚氮 饱和度 释放量 释放系数 硝态氮 氨氮
ISSN号1007-7588
摘要任何区位的土地属性都存在分异和区别,由此形成了不同水平的建设用地适宜性,而交通设施规模及空间网络是影响土地属性与建设适宜性分异的重要因素。本文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尺度,构建了交通优势度的评价方法,宏观尺度侧重各类交通设施综合优势水平的总体评价、物理空间分析与大尺度分异特征,微观尺度采用栅格方法进行精细评价,注重地形高程和坡度等自然因素对交通优势度的修正影响,形成集人文与自然因素相结合的评价方法。然后,选择玉树地震灾区作为案例区,从地震影响区和重灾区两个空间层级,深入分析交通优势度的等级结构及空间分异。最后,根据交通优势度的分异性,分析各区位土地资源对人类社会活动的适宜性差异,尤其是充分考虑地形高程和坡度等自然因素,并以建设适宜性突出和明显的土地资源为主体,对建设适宜水平较高、空间连续且面积较大的区域进行划定,相对精准地勾勒出城镇建设、居民点选址及产业布局的适宜区位与范围。
出处资源科学
9页:1688-1697
语种中文
内容类型中文期刊论文
源URL[http://ir.igsnrr.ac.cn/handle/311030/27776]  
专题区域可持续发展分析与模拟院重点实验室_经济地理与区域发展研究室_中文期刊论文
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_历年回溯文献
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_区域可持续发展分析与模拟重点实验室_城市地理与城市发展研究室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王成金,张岸. 基于交通优势度的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与实证——以玉树地震灾区为例. 2012.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