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RC  > 青藏高原研究所  >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 图书馆
题名藏南聂拉木地区高喜马拉雅结晶岩系上部韧性变形年代学及运动学研究
作者刘小兵
学位类别博士
答辩日期2012-05
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授予地点北京
导师刘小汉
关键词高喜马拉雅结晶岩系(上部)((U)HCS) 藏南拆璃断层(系)(STD(S)) 聂拉木拆离断层(剪切带)(ND(sz)) 锆石-独居石U-Th/Pb年龄 变形迁移
学位专业构造地质学
中文摘要聂拉木拆离断层(ND)(86°E)为藏南拆离系(STDS)中段(81°~89°E)的分支断层。本文以ND下盘不同构造位置(即点位与拆离断层面的构造距离)的花岗质岩脉和围岩(片麻岩和糜棱岩)为研究对象,以详细的野外观察为基础,结合室内锆石-独居石LA-ICPMS年代学测试、显微组构、EBSD实验和涡度实验等方法,了解高喜马拉雅结晶岩系上部(UHCS)韧性变形作用的年代学和运动学规律,以理解藏南喜马拉雅造山带的变形机制与构造演化。 ND之下为ND剪切带(NDsz),其厚度小于500 mNDsz及下盘的花岗质岩脉锆石-独居石U-Th/Pb测试结果表明:(1)在拆离断层下盘(围岩为片麻岩)约3500 m(南段)构造位置,变形花岗质岩脉表明早期韧性变形可能开始于27.5 Ma,未变形岩墙(构造后)限定韧性变形结束时间早于~17.2 Ma;(2)在拆离断层下盘(围岩为片麻岩)约1400 m(中段)构造位置,变形花岗质岩脉表明早期韧性变形可能开始于22 Ma,未变形(构造后)和变形(晚期)的花岗质岩墙限定韧性变形结束时间为15.5 Ma;(3)在拆离断层(围岩为糜棱岩)约150 m(北段)构造位置,花岗质岩脉表明早期韧性变形可能略晚于~17 Ma,结合前人黑云母-白云母40Ar/39Ar、锆石-磷灰石裂变径迹等年代学研究成果,推测韧性变形开始时间不晚于16 Ma,结束时间约为13 Ma NDsz显微构造和石英轴组构研究表明韧性变形温度多为400~500,运动学涡度研究表明以简单剪切作用为主;NDsz下盘厚度大于3000 m,显微构造和石英轴组构研究表明韧性变形温度多高于400~500,运动学涡度研究表明以纯剪切作用为主。表明NDsz与下盘呈渐变关系。 综上所述,本文认为:(1ND下盘在27.5 Ma之前为弥散型纯剪切为主的变形作用,随后变形约以0.3 mm/yr的速率向拆离面移动,并于18 MaNDsz底部转化为局部化简单剪切变形为主;(2)韧性变形结束时间也表现出类似年龄变化趋势,推算韧性变形作用的移动速率为0.8±0.33 mm/yr;(3)对比分析珠峰-定结STD纵向年代学数据,表明由STD下盘向拆离面方向具有类似的韧性变形时限的变化趋势;(4)沿聂拉木-珠峰-定结STD运动方向(倾伏向为N30°E),表明STD由下(北)往上(南)表现出断坪-断坡的几何学特征,估算出STDsz由下往上的移动速率约为15 mm/yr,结合亚东则古拉拆离断层的地球物理资料,推测STD27 km深度的启动时间约为24.5 Ma;(5)这些结论不支持下地壳流模型。
语种中文
公开日期2012-09-10
内容类型学位论文
源URL[http://ir.itpcas.ac.cn/handle/131C11/1935]  
专题青藏高原研究所_图书馆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刘小兵. 藏南聂拉木地区高喜马拉雅结晶岩系上部韧性变形年代学及运动学研究[D]. 北京.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2012.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