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RC  > 青藏高原研究所  >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 图书馆
题名晚更新世以来羌塘高原中部东湖水位变化与光释光年代研究
作者潘宝林
学位类别博士
答辩日期2012-05
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授予地点北京
导师易朝路
关键词东湖 湖泊阶地 三角洲 砂契 光释光测年 晚更新世
学位专业自然地理学
中文摘要

全球变化是当今各国政府和科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青藏高原作为独特的自然地域单元,其自然环境和生态关系在全球占有特殊地位,并且与全球环境变化息息相关,已成为研究全球气候、环境变化的关键和热点地区。湖泊是青藏高原地表地貌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湖泊水位和面积对气候变化敏感,是气候变化的“水位计”。本论文通过西藏羌塘高原东湖古湖岸线高度变化和光释光年代的研究,恢复古湖面变化,探讨羌塘高原内流区湖泊演化,为认识高原内流区古环境变化规律和预测这一地区未来环境发展趋势提供参考依据。论文得到以下主要结论和认识:

1、通过对羌塘高原东湖湖岸线阶地考察,划分了五级阶地,用差分GPS 进行测量,分别高出现代湖面~1米、~4米、~6米、~20米、~70米。在第二和第三级阶地分别采集了3个和5个光释光样品,其余三级阶地上各采集了两个年代样品。结果显示:其中较低的三级阶地,从低到高,分别形成于0.9±0.1 ka1.9±0.2 ka9.6±0.7 ka,全新世早中期湖泊水位要高于晚期。通过与印度洋的深海沉积记录以及阿曼的石笋记录对比,全新世湖泊水位的上升与南亚季风的加强有关。

较高的湖岸阶地,从低到高,OSL测年结果分别为131.2±11.6 ka186.3±13.8 ka,它们可能形成于MIS 7阶段,MIS 6阶段晚期至MIS 5阶段早期这两个暖期,也可能与当时季风活跃有关。

2、东湖东北岸高出湖泊4米多的三角洲剖面中存在三层粒度较细的湖相沙层,光释光测年结果显示,它们分别形成于~3.3 ka~4.8 ka9.4±0.8~10.7±1.0 ka,湖泊处于高水位。

3、东湖东岸砂楔的四个光释光样品测年结果显示:砂楔存在两次开裂,分别发生在6.5 ka1.4 ka之前,之后于小冰期期间,在砂楔顶部覆盖了一层沉积物。说明在6.5 ka1.4 ka0.4 ka时期气候环境异常寒冷。根据形成砂楔时的温度条件,砂楔开裂时的气温要比现代低02℃,湖面水位维持现代水位以下。

综上所述,通过东湖湖岸线样品的年代分析:砂楔所代表的干冷时期,主要受西风带的影响控制,而湖泊阶地、三角洲所代表的暖湿气候主要受南亚西南季风的影响。所以,一个可能的推断就是:暖湿期南亚季风加强,北进,带来较多降水到高原腹地,导致东湖水位上升;而干冷时期,西风环流加强,南亚季风减弱,降水较少,东湖维持低水位。
语种中文
公开日期2012-09-07
内容类型学位论文
源URL[http://ir.itpcas.ac.cn/handle/131C11/1932]  
专题青藏高原研究所_图书馆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潘宝林. 晚更新世以来羌塘高原中部东湖水位变化与光释光年代研究[D]. 北京.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2012.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