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Mn~(2+)Eu~(3+)掺杂纳米ZnS发光性质研究
作者任山令
学位类别硕士
答辩日期2002
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机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授予地点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机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导师张家骅
关键词纳米颗粒 表面态 能量传递 荧光增强
学位专业凝聚态物理
中文摘要纳米材料科学是一门涉及多学科领域的科学,纳米颗粒由于尺寸小能产生量子尺寸效应,表面效应,介电限域效应和宏观量子隧道效应等。它们的光学性质和体材料相比有很大的变化,近年来半导体掺杂的纳米颗粒的光学性质引起了人们的重视。本文中我们对掺杂半导体纳米颗粒的光学性质进行了研究,重点足过渡族金属Mn2+和稀土Eu~(3+)离子掺杂的ZnS纳米颗粒的光学性质研究工作,得到了以下结果。1.制备出纳米ZnS:Mn2+乙醇溶胶和PvB薄膜样品,均观察到紫外光辐照下的荧光增强现象,增长倍数超过20倍,高于以前的报导,并发现样品在固体薄膜和溶胶中有不同的荧光增强行为。与体材料寿命相比Mn~(2+)离子的发光寿命没有明显的变短,说明碎灭中心粹灭的是ZnS基质的元激发而不是Mn~(2+)离子本身。荧光增强的原因是由于ZnS基质向Mn~(2+)离子和表面态的能量传递是两个相互竞争的过程,紫外光辐照下表面碎灭中心数目不断减少从而 Mn2+离子的发光增强。表面碎灭中心吸收来自于基质的元激发而发生光化学变化而减少,而并非直接吸收外部能量的结果;ZnS基质的不同能级均向同一个表面态进行能量传递。2.对薄膜样品的荧光增强曲线的拟合表明,颗粒表面碎灭中心数目随辐照时间的衰减函数是非e指数形式;同时考虑溶液中碎灭中心通过向颗粒表面的扩散而逐渐耗尽,很好地解释了溶胶的增强曲线与固体薄膜的增强曲线的不同。3.薄膜样品在太阳光辐照下同样有荧光增强行为,预示该样品可以作为一种紫外辐照剂量的记录材料。4.合成纳米ZnS:Eu~(3+)和Eu~(3+)、Mn~(2+)共掺体系,首次成功通过Eu~(3+)离子的本征发光的激发谱观察到基质ZnS向Eu~(3+)离子有能量传递过程。低温和选择激发光谱表明掺杂的Eu~(3+)离子处于对称性不同的环境中,形成分支比不同的两类发光中心。用不同能量激发ZnS时~5D_0-~7F_0与~5D_0-~7F_1发光分支比不同,表明激发能量对两类发光中心的激发具有选择性。5.在紫外光的辐照下首次观察到Eu~(3+)离子发光的荧光增强现象,辐照后~5D_0一~7_0F。发射强度分支比增加,表明对称性较低的发光中心对发光的贡献增加,可能是处于颗粒表面的Er"离子对发光的贡献增加。6.纳米ZnS:Eu~(3+)的~5D_1-~7F_1发射强度较自由Eu3"的发射有明显的提高,监测Eu3"离子~5D_1一~7F_1发射所测激发谱中只有~7F_0-~5D_2跃迁的贡献,表明可能有一个中间态位于~5D_2能级之上,当激发~5D_2上能级时,能量经中间态直接传递给~5D_2能级,而不是经由~5D_2驰豫到~5D_1。强的~5D_1-~7F_1发光可能表明纳米材料中~5D_2向~5D_1的无辐射驰豫速率减小,这与纳米体系中声子模式分布与体材料不同有关。
语种中文
公开日期2012-03-21
页码76
内容类型学位论文
源URL[http://159.226.165.120//handle/181722/1525]  
专题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_中科院长春光机所知识产出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任山令. Mn~(2+)Eu~(3+)掺杂纳米ZnS发光性质研究[D].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机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机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2002.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