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热带红壤丘陵区四种人工林凋落物分解动态及养分释放
于贵瑞
2007
关键词凋落物 分解 养分释放 林分 亚热带
ISSN号1000-0933
摘要应用网袋分解法,连续2a对我国亚热带红壤丘陵区内有代表性的人工林类型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湿地松(Pinus elliottii)、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木荷(Schima superba)+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混交林的凋落物的分解速率,及其C、N元素释放动态进行了研究,凋落物样品分地上、地下两组处理方式。4种林分凋落物地上组的第1、2年分解速率(凋落物的年失重率)依次为马尾松林>混交林>湿地松林>杉木林,马尾松林>混交林>杉木林>湿地松林;地下组的第1、2年分解速率顺序分别为马尾松林>混交林>杉木林>湿地松林,马尾松>杉木林>湿地松林>混交林。各林分地上组凋落物分解速率明显快于地下部分,马尾松林凋落物的分解速率在不同时期均高于其它林分。4种林分凋落物的分解动态符合Olson指数衰减模型。根据拟合方程得出的凋落物分解95%时间为4~10a,介于暖温带常见树种凋落物95%被分解所需时间8~17a,地处南亚热带季风区的鼎湖山凋落物分解95%所需的时间2~8a。养分元素释放率的变化因不同林分和分解时期而异。C在各林分中始终表现为净释放,地上组凋落物的释放率大多数时间均高于地下组。N则于湿地松林、马尾松林和混交林中前期表现出富集现象,而后开始净释放,其中湿地松林凋落物的N富集现象最为显著,释放速率在两个试验年度均为各林分中最低,凋落物中初始的高C/N比是导致上述现象的原因。杉木林凋落物具有最低的初始C/N比,没有出现N富集现象,且在两个试验年度末期均维持了较高的N释放率。
出处生态学报
3页:898-908
语种中文
内容类型中文期刊论文
源URL[http://ir.igsnrr.ac.cn/handle/311030/17135]  
专题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_生态系统研究网络观测与模拟重点实验室_CERN水分分中心
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_历年回溯文献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于贵瑞. 亚热带红壤丘陵区四种人工林凋落物分解动态及养分释放. 2007.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