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RC  > 金属研究所  >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题名超细多晶合金的微观结构、界面特征及其对力学性能的影响
作者隋曼龄
学位类别博士
答辩日期1991
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授予地点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导师何怡贞
中文摘要本文详细地研究了用非晶晶化技术制备的超细多层合金材料的微观结构。利用这种新型材料具有在热处理过程中直接形成的多界面特点,对界面参量、界面结构特征,及其对力学性能的影响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利用X-射线衍射(XRD)、选区电子衍射(SAED)、以及高分辩电镜(HREM)观察等技术,对由非晶晶化法制得的不同晶粒尺寸的八组超细多晶Ni-P合金样品进行了相组成、形态、取向关系以及结构缺陷等研究和对比,发现样品中各晶体相的结构特征以及位向关系下随样品的晶粒尺寸不同而变化;从各机晶体结构特征出发,并结合其位向关系,提出了“理想”和“实际”的界面原子配置模型,指出了实际界面结构的松散的、多空位缺陷的可能性。基于晶体结构研究,又结合对样品密度的测定结果,以及利用HREM观察和正电子湮没寿命谱测量对各组样品中界面结构特征的研究,发现了:随着样品晶粒尺寸的增大,样品中界面(相)的体积分数和密度都减小、界面结构中所含的较大空隙相对增多的变化规律;同时,还发现了:界面结构特征的不同是这一系列超细多晶样品之间在内部结构上的唯一差别。通过改进原弯曲实验方法,对各组多晶样品进行了机械行为测试,并用扫描电镜(SEM)对断口形貌进行了观察,实验结果都表明:随着样品晶粒尺寸的增大,样品表现出形变能力减小、更易脆断的规律。结合各组样品之间的内部结构差别以及所表现出的性能变化规律,对多晶样品中单一界面因素与性能的关系进行了讨论,指出了界面结构对多晶材料的机械行为有着直接的影响。此外,针对样品的制备过程是一种亚稳相转为的特点,在结合非晶态合金中存在有序配位原子集团的实验事实、以及有序原子集团切变沉积使晶体生长的新晶化机制解释多晶样品微观形态的同时,发现并提出了:相变中有“结构继承性”存在。即:在相转变过程中有保持特征不变的结构基元存在。并且用不同系列、不同成分的合金在相转变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结构继承现象进行了初步论证。
语种中文
公开日期2012-04-10
页码141
内容类型学位论文
源URL[http://ir.imr.ac.cn/handle/321006/17494]  
专题金属研究所_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隋曼龄. 超细多晶合金的微观结构、界面特征及其对力学性能的影响[D].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1991.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