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RC  > 金属研究所  >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题名镍基纳米复合膜的渗氮及渗铬研究
作者赵敬棋
学位类别博士
答辩日期2007-04-25
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授予地点金属研究所
导师王福会
关键词纳米复合膜 离子氮化 渗Cr 硬度 抗氧化性能
其他题名Nitriding and Chromizing of Novel Electrodeposited Ni-based Nanocomposites
学位专业材料学
中文摘要采用复合电镀技术,制备出不同的纳米复合膜,它由纳米晶Ni基体及弥散分布于其中的不同纳米颗粒(包括Cr、Al2O3或CeO2)组成。利用差示扫描量热计(DSC)研究了Ni-Cr纳米复合膜的热稳定性。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镜(TEM)、扫描电镜(SEM)、电子探针(EPMA)等技术,研究了Ni-Cr纳米复合膜的离子渗氮行为以及Ni-Al2O3和Ni-CeO2纳米复合膜渗Cr层的微观结构和氧化行为。得出以下主要结果: 1. Ni-Cr纳米复合膜热稳定性: Ni-10.9 mass%Cr纳米复合膜(基体Ni的平均晶粒为60 nm)在10 K/min的恒速升温过程中晶粒长大温度为550 oC。TEM分析表明,在570 oC时,基体纳米晶Ni的局部区域出现非正常晶粒长大现象,即晶粒不均匀不连续地长大,这与纳米Cr颗粒在基体Ni中局部分布不均有关;与此同时伴随着纳米Cr颗粒溶解的现象,当温度升到590 oC时,Ni的平均晶粒尺度达到220 nm,610 oC时,Ni的平均晶粒尺寸长大到300 nm左右。 2. Ni-Cr纳米复合膜的离子渗氮行为: Ni-10.8 mass%Cr 纳米复合膜经560 oC离子氮化10小时后,形成大约为55 m的氮化层,且分为两层:外氮化层约为50 m厚,细小的CrN颗粒弥散分布在纳米晶Ni基体中,而且随着深度增加,CrN颗粒变大而数量减少(符合Böhm-Kahlweit’s模型);内层是5 m厚的几乎连续的CrN层。与成分相近的铸态Ni-10 mass%Cr合金(平均晶粒度为30m)相比,纳米复合膜内的渗氮动力学提高,这是由于纳米晶中丰富的晶界充当了氮向内扩散的快速“通道”,提高了氮的渗透率。硬度测试表明,外层硬度随深度增加而下降,即从表面的7.5 GPa下降到6 GPa(距离表面50 m深);内层硬度达到了12 GPa。 随着Ni-Cr纳米复合膜中Cr含量的升高,连续CrN层的形成位置向表面移动,即复合膜由“内氮化”向“外氮化”的转变能力增强,当Cr含量达到30 mass%时,在表面形成一层连续的CrN。因此,通过调整Ni-Cr纳米复合膜的Cr含量,可获得结构和性能不同的氮化层。 3. Ni-Al2O3 和Ni-CeO2纳米复合膜渗Cr层结构和氧化性能比较: 在1120 oC下渗Cr 4小时后,与镀Ni渗Cr层比较,Ni-Al2O3纳米复合膜的渗Cr层晶粒细化,但其900 oC的抗氧化性能并没有本质性地提高。而Ni-CeO2纳米复合膜渗Cr后,渗Cr层不仅晶粒细化,其900 oC的抗氧化能力得到了极大提高,这和CeO2起“活性元素效应”而提高热生长Cr2O3膜的抗氧化性能有关。
语种中文
公开日期2012-04-10
页码96
内容类型学位论文
源URL[http://ir.imr.ac.cn/handle/321006/16954]  
专题金属研究所_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赵敬棋. 镍基纳米复合膜的渗氮及渗铬研究[D]. 金属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2007.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