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苏锡常地区城市化过程及其生态环境胁迫作用
作者白艳莹
学位类别硕士
答辩日期2002-06-01
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授予地点北京
导师王效科
关键词区域城市化:生态胁迫作用 土地利用变化 生态足迹 苏锡常地区
学位专业生态学
中文摘要苏锡常地区地处长江三角洲的核心区域,自然条件优越,水陆交通便利,工农业生产水平较高,是我国发展最快的经济核心区之一。随着该区域工业化、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及人口的增长,苏锡常地区人地矛盾日益严重,生态环境恶化日趋明显,为了更好地合理利用资源,促进区域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保护生态环境,有必要准确客观及时地掌握该地区的城市化状况,系统地分析城市化过程的生态环境胁迫作用,为区域发展规划和区域生态环境的改善提供科学依据。
本研究首先从城镇数量、城镇规模、经济结构以及非农业人口比例等方面分析了苏锡常地区城市化的特征,进一步分析了该地区区域城市化进程的驱动力,并从土地利用和景观格局、资源环境、生态足迹占用的变化三个方面评价分析了苏锡常地区城市化过程引发的各种生态环境效应。结果表明:(1)苏锡常地区不但城市化程度高,而且发展速度很快。从1991到1999年,城镇数量和面积分别增长了78.7%和60.69%;从建国初期到2000年,二三产业的比重从45.42%增加到94.09%;非农业人口比例从20.42%增长到44.98%。(2)良好的历史背景,优越的自然条件,快速增长的人口,高速发展的经济以及上海等大城市的辐射作用,是推动该地区城市化的主要驱动力。(3)苏锡常地区的土地利用状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1976年到1989年,居民点用地面积增加了近13倍,而农田和林地分别减少了40%和20%,水体增加了约20%。(4)城市化过程中人类活动对该地区的景观格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景观类型越来越复杂,人工景观的比例逐渐增
加,而丰富多样的自然景观比重日益下降、优势度越来越小。(5)在区:域城市化苏锡常地区城市化过程及其生态环境胁迫作用进程中, 对资源胁迫越来越严重, 从1991年到1999年,电力消耗负荷和非电力能源消耗负荷分别增加了103%和182%,用水负荷增加了40%;与此同时,环境胁迫也变的严重起来,从1991年到1999年, 工业废水的排放强度一直很高,工业废气排放量增加了近1.7倍,而工业固体废弃物产生量也增加了82%之多,来自农业污染源— —化肥和农药的压力很严重。(6)随着城市化的进程,苏锡常地区人均生态足迹需求不断增加,9年时间(1991.1999)增加了37.78%,而人均生态足迹供给却减少了18.67%,人均生态足迹占用赤字越来越大,到1999年人均生态足迹赤字已高达1.2684 hm。/cap.,表明苏锡常地区发展所占用的生态服务己严重超出了区域本身所提供的生态服务。
语种中文
学科主题城市生态学
公开日期2011-12-07
内容类型学位论文
源URL[http://ir.rcees.ac.cn/handle/311016/2031]  
专题生态环境研究中心_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白艳莹. 苏锡常地区城市化过程及其生态环境胁迫作用[D]. 北京.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2002.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