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二噁英类的迁移转化及人体暴露风险研究
作者赵兴茹
学位类别博士
答辩日期2005-06-01
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授予地点北京
导师郑明辉
关键词:二恶英类 多氯联苯 高分辨质谱 渤海 洞庭湖 迁移转化 逸度 软 体动物 血液 母乳
学位专业环境科学
中文摘要二恶英类化合物是广泛分布于全球环境介质中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可在人体内积累。二恶英类的暴露可对人体健康及下一代的内分泌系统产生影响。流行病学的调查结果表明:2,3,7,8一TCDD和多种癌症有关,1997年被国际癌症研究协会列为人类致癌物。近来关于二恶英类对人体健康影响的研究,越来越需求准确测定环境和生物样品中毒性同类物的含量,而进行二恶英类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和归宿以及对人体风险的研究,也一直是环境科学家们研究的课题。
本文建立的适合我国国情又能和国际接轨的同位素稀释高分辨气相色谱高分辨质谱法,能准确定量毒性的二恶英类化合物和7种指示性的PCBs,并在多次国际实验室联合比对实验中成绩优秀。
通过对环渤海软体动物中二恶英类的测定,发现螺的种类对PCBs的富集能力差别很大,并且螺类对海水中PCBs的浓度变化比贝类敏感,所以某些螺类可能是潜在的PCBs的生物指示物。
尽管现在有许多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模型,但污染现场的数据较少。我们对多氯联苯污染区的PCBs的迁移用逸度模型进行了讨论,结果发现,在一定的区域和一定的气候下,PCBs在与和空气相邻的介质单元中达到平衡,并在迁移过程中以非共平面的PCBs为主。在南方某前血吸虫病疫区,被用于灭钉螺的五氯酚钠污染的土壤中,OCDD是PCDD/Fs的主要同类物。我们利用OCDD的数据信息,用简单的质量平衡方程,估算的五氯酚钠污染的土壤中的OCDD的半衰期约为14年。
最后,测定了洞庭湖疫区50个母乳样品和20个血液样品中PCDD/Fs的浓度,并对血液样品进行了DNA损伤的测定。数据统计处理结果表明,在低剂量暴露下,DNA损伤和血液中PCDD/Fs浓度没有相关性。血液中TEQ和年龄呈正相关,男性血液中的TEQ高于女性。母乳的WHO—TEQ和母乳提供者的年龄、经期、肥胖系数有关。
语种中文
学科主题环境化学
公开日期2011-12-15
内容类型学位论文
源URL[http://ir.rcees.ac.cn/handle/311016/2171]  
专题生态环境研究中心_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赵兴茹. 二噁英类的迁移转化及人体暴露风险研究[D]. 北京.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2005.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