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毛细管电泳及其与膜萃取技术联用在环境分析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周庆祥
学位类别博士
答辩日期2004
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授予地点北京
导师江桂斌
关键词非水毛细管电泳 微孔膜液液萃取 连续流动液膜萃取 过渡金属离子 磺酰胺类除草剂 芳香胺类化合物 氯代酚类化合物 环境水样
学位专业环境科学
中文摘要毛细管电泳技术自身浓度灵敏度比较差的缺点限制了它在环境痕量分析中的应用前景,但是只要适当对样品进行预处理,毛细管电泳技术仍然是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的分析工具。本论文围绕非水毛细管电泳直接分离分析过渡金属离子以及毛细管电泳技术与膜萃取技术联用在环境痕量污染物分析方面的应用而展开研究工作,并将重点放在毛细管电泳技术与膜萃取技术联用在环境痕污染物分析方面的应用研究上,论文从总体上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对提高毛细管电泳技术的检测灵敏度的方法及相关技术进行了综述, 从高灵敏的检测技术、柱上富集技术、样品前处理联用技术三个方面简要地介绍了其近年的发展概况,并对其应用也作了简单概述。
第二部分对非水毛细管电泳在直接分离分析重金属离子方面的应用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建立的非水毛细管电泳方法避免了表面活性剂和衍生试剂的使用,在水样品中的过渡金属离子的直接分离分析方面具有非常大的应用潜力,所建立的间接紫外非水毛细管电泳方法对铅、锌、镉的检测与日立原子吸收光谱进行了对照,初步实验结果显示,所建立的间接紫外非水毛细管电泳方法是可靠的,可用于水样品的直接分析。
第三部分对微孔膜液液萃取.毛细管电泳的联用技术在环境中痕量污染物分析方面的应用进行了研究,建立了一种新的快速、高效的、灵敏的分析水样品中痕量磺酰脲类除草剂及芳香胺类化合物的检测方法。以麦磺隆作为分析物,优化了富集磺酰脲类除草剂的最佳条件,方法的检测限为0.4ppb,三种水样实际水样的添加回收率均在89~97%,研究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方法可用于实际水样品的磺酰脲类除草剂的分析。以N,N-~甲基苯胺等八种芳香胺作为考察对象,讨论了微孔膜液液萃取一毛细管电泳的联用富集及分离芳香胺的最佳条件,结果表明,样品酸度、盐析效应等对富集效率影响极大,在最佳富集及分离条件下,八种芳香胺的检测限在O.16-7.5 ppb之间,重现性在3.6-13.7%之间,八种芳香胺在三种水样中的回收率较好,在78.8-112.6%之间。
论文的第四部分对连续流动液膜萃取与毛细管电泳技术在线联用的可能性进行了研究。连续流动液膜萃取具有有机液膜选择范围宽、液膜自动更新稳定性好等优点,实验以氯代酚作为分析物考察了其与毛细管电泳在线联用的可行性,建立了连续流动液膜毛细管电泳联用分析水样品中的痕量氯代酚的检测方法,研究结果表明,二氯酚、三氯酚和五氯酚的检测限分别为6.9、1.7、1.oppb,二氯酚、三氯酚和五氯酚的重现性分别为5.7、2.8、2.5%,五氯酚和二氯酚的
加标回收率在98-112%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在3~11.1%之间。三氯酚在饮用水中回收率为104%,而在水库水中的回收率只有63%。原因可能在于水库水中腐殖质比较多,腐殖质可以与氯代酚键合,从而导致了氯代酚回收率降低,故在实际环境分析时,必须考虑到腐殖质的影响,才能得到准确的结果。
语种中文
学科主题环境化学
公开日期2011-12-08
内容类型学位论文
源URL[http://ir.rcees.ac.cn/handle/311016/2080]  
专题生态环境研究中心_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周庆祥. 毛细管电泳及其与膜萃取技术联用在环境分析中的应用研究[D]. 北京.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2004.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