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RC  > 紫金山天文台  > 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
滇西三江地区西盟群的再认识———来自构造变形特征及锆石U - Pb年代学的证据
唐渊1; 王冬兵2; 廖世勇3; 尹福光2
刊名岩石学报
2017
卷号33期号:7页码:2054
ISSN号1000-0569
英文摘要位于保山-掸泰地块东缘的西盟群,长期以来被认为是该地块在我国境内唯一出露的“前寒武纪”基底变质岩系,但其缺乏可靠的年代学数据和化石支持。本文基于详细地野外考察和显微构造分析认为,西盟群变质岩系可解体为花岗质糜棱岩和浅变质岩。前者主要出露于西盟穹形隆起的核部,遭受了强烈的韧性剪切变形;后者分布于隆起的边缘及东西两侧,归属为帕克组、王雅-允沟组。通过变形岩石的石英EBSD组构分析,揭示出位于西盟隆起核部的岩石经历了中等温度条件(550 ~ 650℃,角闪岩相)下的变形作用,并叠加了较低温度条件(400 ~ 550℃,绿片岩相)下的变形作用;而靠近西盟隆起边部的岩石仅经历了较低温度条件(400 ~ 550℃,绿片岩相)下的变形作用。本文还对西盟群变质岩中的3个花岗质糜棱岩样品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测年,得到的锆石U-Pb年龄分别为455 ± 3Ma、456 ± 3Ma和454 ± 3Ma。结合前人获得的年代学数据和化石资料,认为西盟群变质岩系的原岩主要由两个不同时期的物质组成,即中-晚奥陶世(~ 460Ma)侵入的花岗岩及寒武纪的碳酸盐岩和碎屑岩夹少量基性火山岩等;前者遭受强烈变质变形作用的改造,形成花岗质糜棱岩;后者遭受低级变质作用形成千枚岩、片岩、大理岩等浅变质岩。进而表明,前人将西盟群作为保山地块的“前寒武系”结晶基底变质岩系是不合理的。
语种英语
内容类型期刊论文
源URL[http://libir.pmo.ac.cn/handle/332002/31431]  
专题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
作者单位1.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2.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
3.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唐渊,王冬兵,廖世勇,等. 滇西三江地区西盟群的再认识———来自构造变形特征及锆石U - Pb年代学的证据[J]. 岩石学报,2017,33(7):2054.
APA 唐渊,王冬兵,廖世勇,&尹福光.(2017).滇西三江地区西盟群的再认识———来自构造变形特征及锆石U - Pb年代学的证据.岩石学报,33(7),2054.
MLA 唐渊,et al."滇西三江地区西盟群的再认识———来自构造变形特征及锆石U - Pb年代学的证据".岩石学报 33.7(2017):2054.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