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近30 年 河龙区间侵蚀产沙时空 变化及 驱动因 子研究
作者刘建祥
答辩日期2013-05
文献子类博士
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授予地点北京
导师李锐 ; 李智广 ; 张晓萍
关键词侵蚀 产沙 时空演变 影响因素 驱动性 河龙区间
英文摘要

本研究针对近 30 年来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以及退耕还林(草)工程实施
引起的下垫面变化,以黄河流域河龙区间(河口镇-龙门)为典型研究区,采用
野外调查、RS/GIS 分析模拟,结合水文统计等方法,分析了该区降雨、植被等
环境因子变化,探讨了该区侵蚀、产沙时空变化特征,分析了影响区间侵蚀产沙
的驱动因素,主要结论如下:
1、近30年侵蚀产沙环境演变特征
1)降雨及降雨侵蚀力:1981~2010 年区间降雨在年际尺度上呈不显著的减
小趋势。其中,降雨减少的面积占区间总面积的 81.80%。四个典型流域均呈现
出减少趋势。年际尺度上降雨侵蚀力呈不显著的减少趋势,区间降雨侵蚀力呈减
小趋势的面积为 7.72 万 km 2 。四个典型流域中,延河和仕望川降雨侵蚀力呈减
少趋势,窟野河和皇甫川减少的面积分别占 26.62%和 57.13%。
2)土壤可蚀性:土壤可蚀性总体上呈减小的趋势,减小的面积占总面积的
79.80%。窟野河和皇甫川总体呈减少趋势,延河和仕望川减少的面积分别为
58.65%和 14.03%。
3)植被覆盖:2000~2010 年生长季节区间植被覆盖增长趋势极显著,植被
增加的区域占 98.7%。其中,7 月、8 月和 9 月植被覆盖变化对总体植被增加的
贡献最大。四个典型流域中,延河的植被改善情况最好。
4)水土保持措施:水土保持措施总面积由1979年的1.26万km 2 增加至3.43万
km 2 ,增加了1.73倍,其主要是由于造林和种草面积增加。水土保持措施绝对面
积变化最大的为窟野河,其次为延河。面积相对变化上,增加最大的为清涧河,
其次为昕水河、延河和窟野河。
2、近30年河龙区间侵蚀产沙时空演变过程
1)土壤侵蚀演变:该区 2011 年土壤侵蚀模数为 2205.4t/km 2 ·a。水土流失面
积 5.26 万 km 2 ,占总面积的 46.72%。其中,中度土壤侵蚀面积最大,占 15.08%。四个典型流域中,皇甫川土壤侵蚀模数为 1033.5 t/km 2 ·a,窟野河为 1487.2
t/km 2 ·a,延河 2986.7 t/km 2 ·a,仕望川 1026.2 t/km 2 ·a。延河的土壤侵蚀面积比例
最大,其次为窟野河。
2000 年至 2011 年区间总体土壤侵蚀面积减少明显、强度降低,剧烈侵蚀变
化最大,土壤侵蚀面积减少了 30.22%。不同下垫面各典型流域极强烈和剧烈侵
蚀减少剧烈,轻度侵蚀增加明显,其中,仕望川土壤侵蚀面积变化幅度最大。
2)河流输沙时空变化:1980~2010 年,区间多年平均输沙量为 31044.8 万吨,
2000 年至 2010 年年均输沙量为 16020 万吨。区间多年均输沙模数为
2747.3t/km 2 ·a,2000~2010 年为 1417.7t/km 2 ·a。皇甫川多年平均输沙模数和
2000~2010 年的年输沙模数均最大。区间和各典型流域跃变时间均在 1998 年左
右。
该区和各流域输沙量随时间均表现出减少趋势,尤其是在 1998~2010 年的
时间段内,输沙量减少更为剧烈零输沙的天数明显有增多的趋势。区间在丰水
期退耕还林前后变化为-50.2%,枯水期变化为-47.6%。侵蚀产沙最为强烈的窟
野河和皇甫川地区侵蚀产沙变化极为剧烈。
3、河龙区间自然及人类活动对侵蚀产沙的驱动性分析
1)降雨与植被覆盖关系:植被指数与降雨正相关的地区占区间总面积的
73.3%,其中正相关显著的面积占 22.14%。皇甫川和窟野河总体植被与降雨呈正
相关关系;延河和仕望川呈负相关面积较多,在降雨减少的背景下,人类活动起
到了主要作用。
2)降雨与输沙关系:该区降雨的跃变时间不显著。区间和四个典型流域降
雨与输沙的波动状态有一定的相似性,但是总体降雨变化不大,而输沙量在 1998
年以后年值较低且表现为减少趋势。区间和四个典型流域单位降雨产沙系数在
1998 年前后变化剧烈,且相关系数显著性极低,在 1998 年以后产沙量变化主要
受人类活动的影响。
3)人类活动驱动下的土地利用变化: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取得了较好的生态
效益,林地面积显著增加,沙地、农地向草地、林地流转,土地利用变化方式剧
烈。整个区间的斑块个数增加剧烈,平均斑块面积增加明显,区间土地利用格局
由破碎化、高异质性趋于集中化。在退耕还林的政策驱动下,人类活动逐渐退耕
而有效的增加了林地面积。
四个典型流域和区间变化趋势类似,总体表现出草地、林地增加,农地减少的趋势。其中,仕望川流域各地类变化幅度最小。
4)、水土保持措施对土壤侵蚀影响:水土保持措施可平均减少土壤侵蚀模数
471.9 t/km 2 ·a,减少水土流失面积 14.52%,可有效地减少极强烈和强烈侵蚀。其
中,土壤侵蚀面积减少程度最高的为皇甫川减少了 55.22%。
关键词:侵蚀,产沙,时空演变,影响因素,驱动性,河龙区间

语种中文
内容类型学位论文
源URL[http://ir.iswc.ac.cn/handle/361005/8973]  
专题水土保持研究所_水保所知识产出(1956-2013)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刘建祥. 近30 年 河龙区间侵蚀产沙时空 变化及 驱动因 子研究[D]. 北京.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2013.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