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窟野河流域河川基流演变特征及其驱动因素分析
作者雷泳南
答辩日期2012-05
文献子类硕士
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授予地点北京
导师张晓萍
关键词基流 演变特征 驱动因素 窟野河流域 水蚀风蚀交错区
英文摘要

本研究以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区典型流域窟野河流域为研究对象,应用基流分
割方法估算流域河川基流量,分析基流量年内分配和年际变化趋势,探讨在气候变化
和人为影响下流域河川基流量演变的驱动因素。研究结果对合理进行流域生态环境建
设、水保措施布设、水资源评价等问题都具有实际指导和借鉴意义。本研究取得的主
要结论如下:
1)探讨滑动最小值法、HYSEP 法和数字滤波法3 类共8 种自动基流分割方法的
适用性,从分割后基流指数的稳定性,基流过程线的合理性及基流量验证的结果来看,
Chapman-Maxwell 法和Eckhardt 法估算的基流结果能客观地反映实际基流状况,适合
于流域基流分割。
2)多年平均尺度上,流域河川基流量为24.72 mm,占流域径流量38%,但各月
份分配不均匀,受初春温度回升冰雪融化和季节性降水的影响,分配曲线表现为明显
的“双峰型”,基流量峰值出现在3 月份和8 月份。季节中以夏季基流量最丰沛,其次
是秋季、春季,冬季最少。汛期(5-10 月)基流量是非汛期的1.4 倍。
3)近50 年来,流域7 个时段(全年;春季、夏季、秋季、冬季;汛期和非汛期)
的基流量均表现为极显著减少趋势。全年基流量的减少量为0.628 mm/a;四季中夏季
减少量最大为0.212 mm/a,冬季最小为0.050 mm/a;汛期基流量减少程度是非汛期的
1.6 倍,达到-0.367 mm/a。流域全年基流量在1980 和1996 年发生两次明显的突变。
与基准期相比,水土保持效应期和煤炭开发期的日基流量在5%, 50% 和 95%的频率
上都有较大程度地减少。
4)采用分形理论的分形维数和引入形状因子来描述流域不同径流组分过程线的
形态特征。结果表明,3 种径流组分日过程线多年平均分形维数值,地表径流最大,
总径流次之,基流最小;日过线多年平均形状因子值,总径流最大,地表径流次之,基流最小。相对于基流,地表径流峰值提前,峰型高瘦,过程线起伏变化最为剧烈;
总径流峰值与地表径流较为同步,峰型高瘦,过程线起伏变化较为剧烈;基流峰值滞
后,峰型矮胖,过程线起伏变化平缓。流域3 个时期的典型年不同径流组分日过程线
分形维数和形状因子值总体呈现减小趋势,说明不同径流组分日过程线总体起伏变化
的复杂性变小,日过程线局部主峰峰值在减小。
5)流域河川基流量减少是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气象因子中降
水量的变化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流域河川基流量,而流域潜在蒸散发对河川基流量影响
不大。流域内大面积连片开采煤炭资源是流域河川基流量减少最为主要的因素,其次
是过量开发利用地下水,水利工程建设的作用也是不可忽视。流域内开展的水土保持
综合治理,对河川基流增加起到了正效应,但在各种因素的综合效应下,流域河川基
流量还是呈现显著下降趋势。
关键词:基流; 演变特征; 驱动因素; 窟野河流域; 水蚀风蚀交错区

语种中文
内容类型学位论文
源URL[http://ir.iswc.ac.cn/handle/361005/8922]  
专题水土保持研究所_水保所知识产出(1956-2013)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雷泳南. 窟野河流域河川基流演变特征及其驱动因素分析[D]. 北京.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2012.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