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RC  > 青藏高原研究所  >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 图书馆
题名青藏高原东北缘六盘山地区新生代构造旋转研究
作者刘永前
学位类别硕士
答辩日期2008
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授予地点北京
导师方小敏
关键词青藏高原  六盘山  新生代地层  构造旋转  变形隆升
中文摘要青藏高原东北缘构造变形的研究是认识高原隆起过程、机制和印度-欧亚板块碰撞远程效应的重要途径。新生代时期,海原-六盘山断裂、香山-天景山断裂、烟筒山-窑山断裂和青铜峡-固原断裂控制的青藏高原最东北缘六盘山地区山前盆地群,接受了巨厚的新生代沉积,较完整地记录了高原东北部的变形隆升历史。通过六盘山地区由南向北跨越不同断裂围限地块和盆地的5个代表性剖面新生代地层古地磁平均磁偏角的变化研究,表明该区于早白垩世结束以来各断裂块体基本经历了非常相似的构造旋转历史,早白垩世结束后至中新世早期累计总体顺时钟旋转了约23-29o,旋转不是连续进行,而是呈现为事件性快速旋转,主要发生在约33Ma、30Ma和23Ma,中新世期间几乎没有任何有意义的旋转,晚中新世约8Ma六盘山地区结束盆地沉积,仅在六盘山西南侧的天水盆地继续接受沉积,那里自上新世中期约3.6Ma发生了快速顺时针构造旋转。早期的长期顺时钟旋转在六盘山最北面的丁家二沟剖面和中部的隆德剖面表现为地块自早白垩纪结束后至渐新世初期期间(~33Ma-~30Ma)发生了约9°和12°的顺时针旋转,早渐新世晚期(~30Ma-~23Ma)研究区有约9°和13°的顺时针快速旋转,而在中新世初期(~23Ma)至中期期间再次产生了约5°的顺时针旋转;六盘山南部的泾源剖面渐新世初期至早渐新世晚期(~30Ma-~23Ma)研究区有8.8°的顺时针快速旋转,而在中新世初期(~23Ma)至中期期间再次产生了4.9°的顺时针旋转;而六盘山中部的凤凰蛋剖面在中新世初、中期(~21.8Ma)至中新世末(~8.1Ma)期间未发生有意义的构造旋转;六盘山西南面的天水喇嘛山剖面自中新世中期(~15.6Ma)至上新世中期(~3.6Ma)期间也未发生有意义的构造旋转,但在上新世中期之后(约3.6Ma)发生了约12°的快速顺时针旋转。结合其它地层变形、侵蚀和沉积演化所记录,推测海原-六盘山断裂或阿尔金断裂因印度-欧亚大陆板块碰撞的巨大驱动力作用下产生了大规模的走滑,从而可能引起六盘山地区各地块间大型弧形断裂的同时激活,发生左旋走滑,断裂间块体开始同时顺时针构造旋转,揭示印度-欧亚板块碰撞变形的前峰最迟在约始新世末-渐新世初就已经达到六盘山地区。这比目前普遍认同的六盘山地区变形隆升是青藏高原隆起中最晚形成(第四纪以来)的观点早了至少3千多万年,为深入认识高原隆升过程和环境效应提供了新的证据。
索取号S000010
语种中文
学科主题地质学
公开日期2010-06-22
内容类型学位论文
源URL[http://ir.itpcas.ac.cn/handle/131C11/1203]  
专题青藏高原研究所_图书馆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刘永前. 青藏高原东北缘六盘山地区新生代构造旋转研究[D]. 北京.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2008.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