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尖喙牻牛儿苗有性繁殖体在定居过程中形态结构和生理适应性研究
作者王莎莎
学位类别硕士
答辩日期2010
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授予地点北京
导师张元明
关键词尖喙牻牛儿苗 有性繁殖体 形态结构 生理生化指标 吸湿运动 适应性
其他题名TheMorphological and PhysiologicalAdaptation of Diaspores of Erodium Oxyrrhynchum in the Process of Settlement
学位专业生态学
中文摘要本文应用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对尖喙牻牛儿苗有性繁殖体在定居过程中表现出的形态结构特征以及生理生化适应性进行了研究。主要结论如下:(1)尖喙牻牛儿苗有性繁殖体表皮附有多种毛型,在保持水分和固定繁殖体等方面发挥作用,是对散布和定居的一种适应;果实与芒连结部位存在过渡区和分裂缝隙;芒吸湿后与种子长轴夹角逐渐减小,表皮细胞发生形变,是吸湿运动的形态基础,这种形态变化可以促使繁殖体在地面“行走”,遇到适宜的生境时,推动种子钻入土壤而定居。(2)尖喙牻牛儿苗有性繁殖体解螺旋运动的发生机制是由于芒螺旋部的纤维细胞具有较强吸湿性,且吸水后脊部细胞膨胀缩短,宽部细胞纵向略微伸长,从而发生解螺旋运动。(3)尖喙牻牛儿苗有性繁殖体吸湿过程是一个短期的反渗透过程,依然保持较高的抗旱性。在吸湿过程中,繁殖体渗透调节物质产生一定的响应,且无机渗透物质对水环境变化的响应较为强烈,调节作用大于有机渗透物质。(4)在吸湿过程中,繁殖体各部位ABA 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调节离子含量,保护细胞膜结构。在吸湿后期,ABA 大量累积于芒基部,与芒的脱落密切相关。
公开日期2011-11-22
页码61页
分类号Q948.1
内容类型学位论文
源URL[http://ir.xjlas.org/handle/365004/11190]  
专题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_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2010年以前数据)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王莎莎. 尖喙牻牛儿苗有性繁殖体在定居过程中形态结构和生理适应性研究[D]. 北京.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2010.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