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陆上能源通道系统形成与发展机理研究——以中国西北陆上能源通道为例
作者王伯礼
学位类别博士
答辩日期2010
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授予地点北京
导师张小雷
关键词陆上能源通道 空间结构 时间结构 能源交通区位论 区位-差异度联合法 规划
其他题名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Mechanism of the Ashore Energy Source Passage system ——A Case of the Ashore Energy Source Passage in Northwest of China
学位专业人文地理学
中文摘要自产业革命以来,世界经济在步入工业化进程的同时,呈现明显的运输化、能源化特征,工业化、运输化、能源化相互交织、相互促进的趋势日趋明显。而作为工业化、运输化、能源化协同作用产物的陆上能源通道建设在这一过程中获得蓬勃发展。作为工业化后进国家,我国陆上能源通道建设起步晚、基础薄弱、发展不平衡但发展速度相对较快。与此相应,我国陆上能源通道研究也相对滞后。本论题以中国西北陆上能源通道为例,试对陆上能源通道形成与发展机理进行探讨,以期对丰富陆上能源通道研究内容、正确制定陆上能源通道建设规划有所禆益。主要内容与结论如下:第一,从理论研究视角,对本研究涉及的系统科学范式理论、通道理论、点轴系统理论与交通经济带理论、新经济地理学、交通区位论及其应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第二,借鉴和运用系统论相关观点、研究成果,对陆上能源通道系统诸子概念(即概念谱系)进行探讨与归纳,初步提出并阐述陆上能源通道系统、陆上能源通道系统结构、陆上能源通道系统层次、陆上能源通道系统状态、陆上能源通道系统演化过程、陆上能源通道系统环境、陆上能源通道系统行为、陆上能源通道系统功能等概念。第三,借鉴和运用运输通道理论现有研究成果,对陆上能源通道系统组成要素及结构进行分析,提出并阐述陆上能源通道系统是由油气源地、目标区域、运输线路、制度设施与组织协调行为等四种要素组成、以输送油气等能源资源性产品为主要功能的基础设施运行系统和空间结构体系;运用系统结构分析方法及协同学相关原理提出陆上能源通道系统各要素间存在正向决定机制、反馈机制、再反馈机制的作用环;运用点轴系统理论、交通经济带理论相关原理和方法提出点轴组合关系、交通经济带组合关系是陆上能源通道系统组成要素的联系方式。第四,借鉴和运用累计因果理论及协同学现有研究成果,对陆上能源通道系统的外在影响机理进行探讨、归纳,提出并阐述陆上能源通道系统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资源因素、地形地貌及地表生境因素、经济因素、政治因素等;陆上能源通道系统各影响要素间、各组成要素与各影响要素间、系统环境与系统间存在正向决定机制、反馈机制、再反馈机制的作用环。第五,借鉴和运用点轴系统理论、交通经济带理论现有研究成果,对陆上能源通道系统的层次等级、地域分异机制进行探讨、归纳,提出并阐述陆上能源通道系统分为省域陆上能源通道系统、区域陆上能源通道系统、国域陆上能源通道系统、洲域陆上能源通道系统等四个层次等级;各层级系统要素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一个相对独立的能源通道系统体和一种独具特点的地域经济组织系统(体)。第六,借鉴和运用点轴系统理论、交通经济带理论、城市圈域经济理论的现有研究成果,对陆上能源通道系统的空间结构及其机制进行探讨、归纳,提出并阐述各层级能源通道系统相互连接为一个巨系统;系统内各要素间存在显著的组织与再组织机制及过程、耦合与再耦合机制及过程、配置与再配置机制及过程、区位与再区位机制及过程;陆上能源通道点轴系统、能源交通经济带是产业经济、运输线路、城市群-城市圈-城市带协同发展的产物和过程。第七,借鉴和运用点轴系统理论等现有理论成果,对陆上能源通道系统升级演进机制或时间结构及其机制进行探讨、归纳,提出并阐述能源化概念,同时提出能源化过程与工业化过程、运输化过程及其各个阶段大体一致或对应,陆上能源通道系统演进过程特定阶段与工业化、运输化、能源化演进过程特定阶段相一致或对应;陆上能源通道系统演进速度与能源化、工业化、运输化推进速度大体一致;其是资源特性、空间特性、产业特性、交通运输功能特性相互作用及耦合的产物及过程;其与产业结构演进、工业化阶段推进、能源化、运输化发展间形成同构运动。第八,借鉴运输区位论和交通区位论的研究范式、方法,运用点轴系统理论、交通经济带理论相关原理、陆上能源通道系统形成与发展机理相关观点,试初步提出能源交通区位论的若干基本观点和方法。第九,在评析当前国内常用交通网络布局规划方法基础上,运用陆上能源通道形成与发展机理、能源交通区位论若干基本观点和方法,对现有的交通区位法进行适当改进,试图归纳并总结出适合陆上能源通道布局的规划方法──区位-差异度联合法,并在具体案例──中国西北能源通道布局规划研究中进行试用,提出中国西北陆上能源通道布局规划设想图;同时就本体论与主客均衡论在能源交通区位论中的差异与交织进行题末讨论。
公开日期2011-11-22
页码263页
分类号K901
内容类型学位论文
源URL[http://ir.xjlas.org/handle/365004/11080]  
专题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_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2010年以前数据)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王伯礼. 陆上能源通道系统形成与发展机理研究——以中国西北陆上能源通道为例[D]. 北京.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2010.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