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嗜酸菌微生物生态学研究
作者郝春博
学位类别博士
答辩日期2006-06-01
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授予地点北京
导师张洪勋
关键词微生物生态 嗜酸菌 生物湿法冶金 克隆文库 PCRDGGE 酸性矿山废水 microbial ecology acidophile biohydrometallurgy clone library PCR-DGGE acid drainage mine
其他题名Research of acidophilic ecology
学位专业环境工程
中文摘要本文以嗜酸菌氧化难处理金矿为例在优化嗜酸菌氧化难处理金矿工艺参数的基础上分别用传统微生物学方法和现代分子生物学方法详细研究了氧化反应系统内嗜酸菌多样性以及氧化反应过程中嗜酸菌群落的演变规律同时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对我国自然环境中嗜酸菌多样性进行了初步研究并对嗜酸菌与酸性矿山废水形成之间的关系做了有益探讨研究获得以下成果 1用难处理含砷金矿对嗜酸菌进行了长期的驯化驯化后的嗜酸菌群对难处理金精矿的氧化效率明显提高系统研究了各种物理化学参数对嗜酸菌氧化难处理金矿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驯化后的嗜酸菌最佳条件为温度40pH 2.0(NH4)2SO4 3g/l矿浆浓度10%(w/v)接种量10细矿石粒度为200目(75μm) 2利用传统的微生物学方法对氧化反应系统内的嗜酸菌进行了分离纯化共筛选得到两株细菌和一株真菌经过形态生理生化和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初步确定自养硫氧化菌L1为Acidithiobacillus cadlus兼性异养嗜酸菌TH为Sulfobacillus sp. TH异养嗜酸真菌HM为Acidomyces sp. HM其中嗜酸真菌Acidomyces是首次在湿法冶金反应系统内发现 3利用分子克隆文库技术研究了反应器内嗜酸菌的组成结果表明氧化系统内主要包括五种嗜酸细菌Leptospirillum ferriphilum, Acidithiobacillus caldus, Sulfobacillus sp., Alicyclobacillus sp., Gram-positive iron-oxidizing acidophile其中前三种是稳定存在的分子生物学方法有助于我们发现更高的微生物多样性 4利用PCR-DGGE技术研究了难处理金矿氧化反应器内嗜酸菌群落的演变规律结果表明反应系统内矿浆和固相的微生物群落演变规律基本一致在反应初期Acidithiobacillus caldus和 Sulfobacillus sp.是反应器内的主要类群但很快它们的优势地位就被迅速生长且抗逆性强的Leptospirillum ferriphilum所取代 液相的嗜酸菌群落演变比较特别虽然它总的趋势和矿浆和固相是一致的但Leptospirillum ferriphilum占主导地位的时间相对滞后而且在氧化中期又有两种新的异养嗜酸菌出现即Alicyclobacillus sp., Gram-positive iron-oxidizing acidophile它们与自养嗜酸菌形成互利共生的关系系统不断成熟稳定 5利用分子克隆文库技术和PCRDGGE技术研究了酸性矿山废水区域嗜酸菌群落结构特征风化矿石样品的研究结果表明风化矿石中嗜酸菌类群丰富而且很新Sulfobacillus等中度嗜热嗜酸菌在群落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们可能在酸性矿山废水的形成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酸性沉积物样品的研究结果表明沉积物中的嗜酸菌很新在这一微生物群落中首次发现δ-Proteobacteria类细菌在酸性条件下占据主导地位硫酸盐还原是这类细菌的主要生理生化特征这一研究结果可帮助我们筛选到能在酸性条件下处理酸性矿山废水的硫酸盐还原菌
语种中文
学科主题环境生物学
公开日期2010-05-21
内容类型学位论文
源URL[http://ir.rcees.ac.cn/handle/311016/143]  
专题生态环境研究中心_中国科学院环境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郝春博. 嗜酸菌微生物生态学研究[D]. 北京.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2006.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