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蓝藻的生命力调控机理及其控制工程应用研究
作者王丹
学位类别博士
答辩日期2011-05-21
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授予地点北京
导师潘纲
关键词富营养化 蓝藻水华 改性当地土壤 藻生命力 新陈代谢 Eutrophication Harmful algal blooms Modified local soils Cell viability Metabolism
其他题名Study on the mechanism of cyanobacterial viability and control technologies of cyanobacterial blooms
学位专业环境工程
中文摘要本研究在太湖十八湾围隔内和室内模拟体系下开展,调查了太湖十八湾围隔内主要浮游植物(特别是蓝藻)的周年消长和浮游植物群落变动的情况,采取春季底泥调控工程和夏季应急除藻工程相结合的方式控制蓝藻的爆发规模和爆发周期,室内实验通过调控光、氧和营养盐等环境因子来调控絮凝沉降藻的生命力和优势种变动,进而调控单种藻培养体系以及微囊藻-并联藻-小环藻混合培养体系中蓝藻生命力变化以及藻的优势种的变动。本研究通过探索微囊藻生命力的调控机理,为现场工程技术有效控制蓝藻水华并现浅水湖泊“藻—草”转变提供科学依据,为进一步发展和优化改性当地土壤湖泊综合修复技术体系(MLS-IER)提供理论指导。本研究主要结果如下:
1 ) 太湖十八湾围隔区域一年大部分时间均是以蓝藻门的微囊藻(Microcystis)为优势。4 月~10 月是蓝藻复苏、生物量增加和水华爆发的时期,而11 月~12 月是蓝藻衰退消亡的时期,1~3 月是蓝藻休眠和孕育复苏的时期。
2)通过在太湖十八湾实验围隔内连续两年的春季底泥调控和夏季应急除藻工程调控,沉积物-水界面上溶解氧和氧化还原电位都得到了提升,磷酸盐、亚硝氮和铵氮水平逐年降低,在水质和底质改善间隙可快速恢复起沉水植被。
3)春季底泥调控工程,不但对水体中蓝藻有一定的抑制,还使硅藻和绿藻比例和种类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这对于抑制和推迟蓝藻在春季的复苏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夏季太湖天然水体中蓝藻比例占有绝对优势,改性当地土壤除藻技术很难抑制天然水体中蓝藻的反复爆发。
4)不同季节的藻絮体中浮游植物的优势种属的变动既与不同季节天然水体中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有着密切联系,又与不同季节水体透明度和底质氧化还原环境有关系。
5)在冬末春初微囊藻休眠复苏时节,选用MLS-IER 技术首先絮凝沉降去除水体中的蓝藻,其次覆盖富氧的改性当地土壤(MLS)彻底隔绝底泥中的蓝藻絮体和蓝藻休眠种源,可加速蓝藻在底质的腐败分解,同时播撒MLS 包衣的沉水植被种芽,促使衰亡藻细胞中的营养盐在底泥的次表层快速转化为沉水植被生长的营养来源,在水质底质改善间隙快速恢复沉水植被。
6)单种培养实验中发现铜绿微囊藻、并联藻和小环藻在不同光和氧条件下,培养不同阶段中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表现差异,这会导致培养体系的水体中氧含量的差异;在混合培养体系中,在营养盐充足、光照和溶解氧条件适宜的情况下,蓝藻、硅藻和绿藻协调生长可长久保持水体好氧状态,且硅藻和绿藻的生长一定程度上可以抑制蓝藻形成优势种,只是体系一旦缺氧就有可能形成蓝
藻的生长优势。
语种中文
学科主题水处理工程
公开日期2011-08-30
内容类型学位论文
源URL[http://ir.rcees.ac.cn/handle/311016/768]  
专题生态环境研究中心_环境水质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王丹. 蓝藻的生命力调控机理及其控制工程应用研究[D]. 北京.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2011.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