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环境内分泌干扰物暴露对稀有鮈鲫的分子标记和毒理研究
作者张小艳
学位类别博士
答辩日期2008-05-01
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授予地点北京
导师王子健
关键词环境内分泌干扰物 稀有鮈鲫 性别决定和性别分化 基因表达 分子标记物 Environmental endocrine disrupting chemicals Chinese rare minnow (Gobiocypris Rarus) sex determination and sex differentiation gene expression molecular biomarkers
其他题名Toxicology and Molecular Biomarkers of Environmental Endocrine Disruptors in Chinese Rare Minnow (Gobiocypris Rarus)
学位专业环境科学
中文摘要本文以稀有鮈鲫为受试生物,通过几种典型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对稀有鮈鲫的 暴露,筛选了几种分子信号通路的基因调控模式,建立了不同基因的荧光定量 PCR 方法,从细胞、组织和分子水平探讨了不同环境化合物对鱼类的内分泌干 扰效应以及毒性机理。主要成果归纳如下: 利用凝胶电泳,兼并多聚酶链式反应(PCR),反转录PCR 和基因克隆等分 子生物学方法在稀有鮈鲫中首次克隆了性别相关转录因子(Dmrt),同源盒基因 (Sox),无翅基因同源基因(WNT4)等性别相关基因和卵黄蛋白原(VTGI, VTGII),雌激素受体(ERβ)等环境相关基因以及维甲酸受体(RXR),类维甲 酸受体(RARα,RARγ)等代谢相关基因。并基于上述基因片段设计了物种特异 性引物,建立了各基因的荧光定量扩增方法。通过扩增曲线、溶解曲线和标准曲 线检测证明,所构建的扩增方法均具有良好的专一性。 比较了不同生命阶段的稀有鮈鲫在乙炔基雌二醇暴露下的结果,发现在早期 发育阶段VTGI 基因较VTGII 基因敏感,在性分化阶段乙炔基雌二醇暴露中ERβ 基因诱导不显著。在暴露后的恢复实验中发现早期发育暴露对性腺产生的损伤具 有不可逆性,在性分化后暴露对性腺不产生不可逆损伤。 采用建立的荧光定量PCR 方法,研究了暴露在乙炔基雌二醇、4-壬基酚、 三丁基锡、双酚A、p,p’-DDE 和2,4-二氯酚等典型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鱼类的分 子作用机制和毒性相关机理。首次利用Dmrt1、Sox、RAR 和RXR 等早期预警 生物标志物基因,发现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在不同水平改变性别决定相关基因和维 甲酸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谱,从而干扰鱼类的性别分化,影响鱼类的生理生殖, 为建立毒理学数据库和预测结构相似化合物对鱼类内分泌系统的危害提供了分 子毒理学基础。
语种中文
学科主题环境生物学
公开日期2010-05-27
内容类型学位论文
源URL[http://ir.rcees.ac.cn/handle/311016/228]  
专题生态环境研究中心_环境水质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张小艳.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暴露对稀有鮈鲫的分子标记和毒理研究[D]. 北京.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2008.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