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典型河口地区与水源地有机氯POPs的环境行为及生态效应
作者胡文友
学位类别硕士
答辩日期2010-05-01
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授予地点北京
导师吕永龙
关键词环渤海地区 有机氯POPs 环境行为 影响因素 生态效应 The Bohai sea Organochlorine POPs Environmental fate Affecting fators Ecological effect.
其他题名Environmental fate and ecological effect of Organochlorine POPs around river estuary and watershed
学位专业生态学
中文摘要有机氯POPs,如六六六(HCHs)、滴滴涕(DDTs) 和六氯苯(HCB)是一类对人体 健康和生态环境具有严重危害的持久性有毒有机化合物,其中DDT是2001 年通过的《关 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中列出的12 种环境中需要优先控制的持久性 有机污染物中的一种,α-HCH, β-HCH 和γ-HCH 也于2009 年被列入需要优先控制的持 久性有机污染物名单。近年来,有机氯POPs 污染依然在威胁着农产品的生产安全和人 类健康。对于控制有机氯POPs 对食品安全、人体健康和生态系统的潜在危害及生态效 应的研究,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其在环境介质中的污染水平、分布、来源及迁移转化等 过程的深刻了解和认识。鉴于此,本论文以环渤海典型河口地区与水源地为研究对象, 通过对有机氯POPs 在环境多介质中的暴露格局和生态过程进行分析,系统研究了有机 氯POPs 在该地区的空间格局、环境行为及生态效应。研究结果将为环渤海地区有机氯 POPs 的生态风险评价和污染控制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也为认识我国有机氯POPs 污染 现状并更好地履行《斯德哥尔摩公约》提供基础资料。 本论文立足国际POPs 领域的研究前沿,在以下几个方面具有创新性:(1) 系统研 究了河口流域与水源地有机氯POPs 在大尺度、多介质中的组成特征与分布格局,探讨 了有机氯POPs 的时空变异、多介质分配趋势及生态风险;(2) 研究了水源地有机氯POPs 的环境行为及影响因素,探讨了污染源、土地利用方式、土壤理化性质等环境因子与有 机氯POPs 含量的关联性,为水源地周边采取措施控制面源污染提供了科学依据;(3) 在 对区域污染过程进行空间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微观过程研究,探讨了有机氯POPs 污染 场地土壤微生物和原生动物对有机氯POPs 污染的响应,建立了基于土壤生物生态效应 的敏感指标。 通过研究主要获得以下结论: 1. 环渤海北部河口地区总有机氯POPs的土壤残留量介于0.54-272.63 ng/g之间,平 均含量为27.27 ng/g;沉积物残留量介于ND-377.91 ng/g之间,平均含量为131.04 ng/g, 并且海洋沉积物中有机氯POPs含量高于河流沉积物;土壤中的DDTs残留高于HCHs,沉 积物中的HCHs残留高于DDTs。北京水源地周边土壤中ΣHCH的残留量介于ND-5.56 ng/g 之间,平均含量为0.67 ng/g,ΣDDT的残留量介于ND-116.74 ng/g之间,平均含量为6.64 ng/g,并且官厅水库不同介质中的有机氯POPs含量高于密云水库;洋河流域周边土壤中总有机氯POPs的残留量介于0.36-99.89 ng/g之间,平均含量为24.78 ng/g,沉积物残留量 介于0.93-228.53 ng/g之间,平均含量为26.41 ng/g;农药厂及周边土壤中总有机氯POPs 的残留量介于96.42-287612.62 ng/g之间,平均含量为27444.07 ng/g。 2. 环渤海北部河口地区有机氯POPs含量的地区分布不均衡,即使在同一区域差异 也较大,该地区6%的土壤受到轻度污染,主要分布在葫芦岛、秦皇岛及营口等地,受农 业活动和工业点源影响较大,无重度污染区域;沉积物中有机氯POPs的潜在生态风险较 高,部分河口沉积物中的HCHs和DDTs具有很高的环境风险。北京水源地周边土壤及洋 河流域沉积物中有机氯POPs的风险较低,基本符合农业生产和水源地保护的需要;农药 厂及周边土壤中DDTs的残留量达到了非常高的水平,对土壤生物、鸟类及哺乳动物具有 较高的生态风险,对周边农产品安全、水源地保护及人体健康的潜在风险也不容忽视。 3. 北京水源地有机氯POPs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和空间变异性,土壤中有机氯POPs 在空间格局上呈现官厅水库畔农药厂及周边﹥洋河流域周边﹥官厅水库周边﹥密云水 库周边;水源地有机氯POPs残留也表现出明显的水平和纵向分异特征,土壤中有机氯 POPs含量随距工业点源的距离和采样深度的增加而明显降低;沉积物中有机氯POPs含量 随采样深度的增加而增加。官厅水库周边土壤中有机氯POPs具有明显的时空变异特性, 总体上,随着时间的推移,土壤中有机氯POPs含量呈逐渐降低的趋势,并且库北高残留 区和果园土壤中有机氯POPs的降解趋势较为明显。 4. 环渤海北部河口地区土壤中HCHs主要来源于工业HCHs和林丹的使用,DDTs主 要源于工业DDTs 和三氯杀满醇的使用,同时大气沉降或农田土壤的风化与迁移可能也 是部分区域土壤中HCHs和DDTs新的来源,HCB主要源于大气沉降;沉积物中的有机氯 POPs主要源于地表径流以及大气沉降,且河口和近海区域沉积物中的有机氯POPs残留量 普遍高于上游区域。北京水源地有机氯POPs主要源于历史上有机氯农药的农业使用,同 时工业点源对其周边有机氯POPs的残留也具有显著的影响;有机氯农药停产和禁用以后, 土壤和沉积物中的有机氯POPs主要源于大气沉降和含有机氯POPs的农田土壤的风化与 迁移。 5. 除了有机氯POPs本身的物理化学性质会对其在土壤中的残留产生较大的影响以 外,土地利用方式、土壤部分理化性质、土壤质地、采样深度与时间以及点源污染等因 素也会对其在土壤中的残留与分布产生一定的影响。总体来看,具有较高使用历史的果 园土壤中有机氯POPs的含量最高;土壤总有机碳、pH和质地对土壤中有机氯POPs的残留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不同土壤剖面中有机氯POPs的残留量差异较大,有机氯POPs 主要残留在0-20cm的表层土壤,向深层土壤迁移的趋势并不明显;土壤中有机氯POPs 残留随着时间的推移呈缓慢降低的趋势;农药厂土壤中有机氯POPs的残留受点源的影响 较大,气候和风向等因素对局部地区有机氯POPs残留的影响并不明显。 6. 土壤中高浓度的有机氯POPs残留对土壤呼吸、部分酶活性、微生物量碳、微生 物代谢活性和功能多样性以及原生动物多样性起到一定的抑制效应;对土壤尿酶和 Simpson优势度指数起到了一定的促进效应。在所有分析的生物指标中,土壤呼吸、磷 酸酶和脱氢酶活性、微生物量碳、微生物商、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 均匀度指数和原生动物多样性是对有机氯POPs污染较为敏感的响应指标。PCA和DCA分 析表明,土壤中的某些微生物在一定浓度的有机氯POPs刺激下大量繁殖,而有些种类则 受到抑制;在有机氯POPs污染胁迫下,土壤中能利用糖糖类、氨基酸类、羧酸类等碳源 的微生物种类和数量增多。
语种中文
学科主题生态毒理学
公开日期2011-04-25
内容类型学位论文
源URL[http://ir.rcees.ac.cn/handle/311016/573]  
专题生态环境研究中心_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胡文友. 典型河口地区与水源地有机氯POPs的环境行为及生态效应[D]. 北京.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2010.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