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固定化微生物对染料废水脱色的研究
作者梁沈平
学位类别硕士
答辩日期1997-07-01
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授予地点北京
导师王菊思 ; 赵丽辉
关键词固定化 微生物 脱色 凹凸棒 染料废水 聚乙烯醇废水
学位专业分析化学
中文摘要本论文是研究固定化微生物细胞对染料废水的降解。从印染厂废水中筛选到七株高效脱色菌。单一菌株在非固定化条件下对染料有较高的脱色率。在以染料为唯一碳源、能耗,染料浓度为10ppm的条件下,反应12天4号菌对阳离子桃红、29号菌对活性艳红的脱色率达到80%以上。将七株高效菌混合固定化于直径3—5mm的凹凸棒粘土颗粒,装填于高100cm、内径6.8cm的有机玻璃柱内,连接蠕动泵、气泵等设施组装成一套固定化反应系统。该系统对所试验的三种染料阳离子桃红、直接耐晒翠蓝、活性艳红均有良好的脱色效果,。其中以80ppm的阳离子桃红为唯一碳源、能源的配水,水力停留时间3h的条件下,脱色率可达100%。本研究对脱色机理进行了探讨,认为该系统具有细菌降解及凹凸棒颗粒吸附的双重作用。染料首先被吸附在凹凸棒颗粒上,然后吸附的染料逐步被细菌降解,形成吸附、降解,再吸附、再降解的循环过程。用实际废水对固定化柱的脱色效果进行检验,发现在废水中添加易为微生物利用的碳源和氮源,有利于提高脱色率。
本研究所采用的固定化方式是固定化混合菌种,并对生长缓慢但脱色性能好的4号菌采用了专门固定化的方式。经过半年多的运行,在系统中可检测到所固定化的七种菌中的六种菌,证明这种固定化方式是可行的。柱底进水端凹凸棒颗粒中检测到六种菌,但柱顶出水端只检测到四种菌,而且柱底细菌数量比柱顶菌数高得多,如4号菌数量相差4000倍。这说明柱底凹凸棒颗粒吸附的染料及养分多,细菌生长更加旺盛,因而降解脱色作用也主要是在固定化柱进水端完成。
本研究还组装了一套氧化槽系统。以塑料环为载体,固定化脱色菌在载体上形成生物膜,用以处理染料废水。该系统对染料废水有一定的脱色作用,但处理效果远远低于固定化柱。本试验还用生物絮凝法对印染废水中另一类难生物降解物质一聚乙烯醇(PVA)的去除进行了探索性研究,用印染厂污水中分离出的混合菌种对0.5%的PVA溶液进行处理,3天内对PVA的絮凝去除率在50%以上。
语种中文
公开日期2011-09-22
内容类型学位论文
源URL[http://ir.rcees.ac.cn/handle/311016/1020]  
专题生态环境研究中心_水污染控制实验室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梁沈平. 固定化微生物对染料废水脱色的研究[D]. 北京.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1997.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