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discoveryofpliopithecusfromnorthernjunggarbasinxinjiang
Wu Wenyu1; Meng Jin2; Ye Jie1
刊名古脊椎动物学报
2003
卷号041期号:001页码:76
ISSN号1000-3118
英文摘要1997和1998年的野外工作期间,在新疆准噶尔盆地北缘角尔斯哈巴合中中新世哈拉玛盖组的底部第二砂层中发现了4枚上猿牙齿。两枚显然是属于同一个体的左m2和m3发现于98017地点,地理坐标为46°39.99′N,88°30.412′E。另一枚左下第一门齿和左上第四前臼齿产自该地点附近的同一砂层中。这是在中国境内、也是亚洲的第二个上猿化石地点。该4枚牙齿中,下门齿可能与m2、m3属同一个种。M2刚开始经受磨蚀,m3则刚萌出齿槽。它们不同于所有已知种(P.zhanxiangi、P.vindobonensis、P.antiquus、P.platyodon和P.priensis)的最明显的特征是唇侧有一个很深的、间于下原尖和下次尖的漏斗状小坑。该坑由前次脊(Prehypocristid)、下次尖前方的斜脊的唇分支和沿下原尖唇侧壁向下延伸的一条脊所围成。此外,m3稍短于m2。在其他形态特征方面新疆的种又以m2和m3尺寸较小、齿尖较低、齿脊较锐、近中凹和远中凹发育、釉面褶皱和唇侧齿带很发育而不同于我国宁夏同心的Pliopithecus zhanxiangi;以m2和m3的冠面较宽且有很发育的上猿三角与P.vindobonensis区分;其m2和m3的尺寸明显大于P.antiquus。但在尺寸和其他形态上与P.platyodon很相似。铁尔斯哈巴合的m2、m3和下门齿应代表上猿属内的一个新种,被命名为毕氏上猿(Pliopithecus bii sp.nov.)。至于P4,它以尺寸小、相对长而窄的齿冠和具有两条横脊等特征组合而不同于所有的已知种。由于P4相对于m2和m3的尺寸显得太小而被归入未知种Pliopithecus sp.。Pliopithecus bii sp.nov.和Pliopithecus sp.与江苏泗洪早中新世的双沟醉猿Dionysopithecus shuangouensis形态上很相似,这为Harrison和顾玉珉(1999)提出的上猿起源于亚洲的假说进一步提供了依据。与新种共生的哈拉玛盖动物群的时代与宁夏同心动物群大致相同,为中中新世早期,与欧洲新近纪陆生哺乳动物分期MN6相当。
语种英语
内容类型期刊论文
源URL[http://119.78.100.205/handle/311034/13845]  
专题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作者单位1.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2.Department of Vertebrate Paleontology, American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Wu Wenyu,Meng Jin,Ye Jie. thediscoveryofpliopithecusfromnorthernjunggarbasinxinjiang[J]. 古脊椎动物学报,2003,041(001):76.
APA Wu Wenyu,Meng Jin,&Ye Jie.(2003).thediscoveryofpliopithecusfromnorthernjunggarbasinxinjiang.古脊椎动物学报,041(001),76.
MLA Wu Wenyu,et al."thediscoveryofpliopithecusfromnorthernjunggarbasinxinjiang".古脊椎动物学报 041.001(2003):76.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