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三角洲浅层地下水化学特征与演化
曹建荣1; 徐兴永2; 于洪军2; 黄翀3; Cao Jianrong4; Xu Xingyong5; Yu hongjun5; Huang Chong6
刊名海洋科学
2014
卷号38期号:12页码:78-85
关键词地下水埋深 水化学 水化学类型 Gibbs模型 演化 黄河三角洲
ISSN号1000-3096
其他题名Research on the variation and evolution of groundwater chemistry in the Yellow River Delta
英文摘要2009年4月~2010年3月连续2年对黄河三角洲19口地下水监测井进行观测并对地下水离子化学成分分析,探讨了该区域浅层地下水化学成分、水化学类型及演化规律,为揭示区域地下水环境特征和演化具有现实意义。结果表明,黄河三角洲地区地下水pH值变化较小,地下水埋深较浅且年内变化幅度为1.0~3.0 m,但矿化度和各离子差异明显,地下水以Na~+、Cl~-占绝对优势;矿化度较低的测井的离子浓度变幅较小,反之,矿化度高的测井离子浓度变幅较大;地下水化学类型分为氯化物型、重碳酸盐氯化物型、重碳酸盐氯化物硫酸盐型和硫酸盐重碳酸盐型四大类型,主要包括Na~+-Cl~-、Na~+-Cl~-.HCO_3~-、Na~+-Cl~-.HCO_3~-、Na~+-Cl~-.HCO_3~-.SO_4~(2-)、Na~+-HCO_3~-.Cl~-.SO_4~(2-)和Na~+-SO_4~(2-).HCO_3~-六种子类型,氯化物型主要分布于广饶县咸水入侵区和滨海区域,重碳酸盐氯化物型主要分布于黄河三角洲保护区内,重碳酸盐氯化物硫酸盐型分布在广饶县咸水入侵区,硫酸盐重碳酸盐型主要分布在靠近黄河流路附近;根据黄河三角洲流路变迁和 Gibbs 模型,黄河三角洲地区水样化学组成均落在 Gibbs 提出的Boomerang Envelope 模型右上翼,表明研究区水样化学组成主要受蒸发和沉淀作用,海水控制起次要作用,土地利用变化、灌溉、施肥等人为活动的影响亦不能忽视。
学科主题Environmental Sciences & Ecology (Provided By Clarivate Analytics)
WOS研究方向Environmental Sciences & Ecology
语种中文
CSCD记录号CSCD:5340946
内容类型期刊论文
源URL[http://ir.fio.com.cn/handle/2SI8HI0U/6030]  
专题管理部门_科技处
作者单位1.聊城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 聊城, 山东 252059, 中国;
2.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 青岛, 山东 266061, 中国;
3.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北京 100101, 中国;
4.School of Environment and Planning, Liaocheng University, Liaocheng, Shandong 252059, China;
5.the First Institute of Oceanography, State Oceanic Administration, Qingdao, Shandong 266061, China;
6.Institute of Geographic Sciences and Natural Resources Research,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101, China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曹建荣,徐兴永,于洪军,等. 黄河三角洲浅层地下水化学特征与演化[J]. 海洋科学,2014,38(12):78-85.
APA 曹建荣.,徐兴永.,于洪军.,黄翀.,Cao Jianrong.,...&Huang Chong.(2014).黄河三角洲浅层地下水化学特征与演化.海洋科学,38(12),78-85.
MLA 曹建荣,et al."黄河三角洲浅层地下水化学特征与演化".海洋科学 38.12(2014):78-85.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