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黄海EY02-2孔磁性地层及古环境意义
葛淑兰1; 石学法2; 朱日祥1; 刘焱光2; 印萍2; 刘乐军2
刊名科学通报
2005
卷号50期号:22页码:2531-2540
关键词南黄海中部泥质区 岩石磁学和磁性地层学 EY02-2钻孔 M/B极性转换界线 磁化率
ISSN号0023-074X
英文摘要对采自南黄海中部平原的钻孔EY02-2(孔深70 m)进行了岩石磁学和磁性地层学研究. 磁化率随温度变化曲线(k-T)显示, 该钻孔沉积物磁性矿物的居里温度为580~600℃, 即主要磁性物质为磁铁矿. 磁滞回线测定结果表明, 南黄海磁性矿物的粒度随不同沉积环境变化很大, 总趋势是潮下滨岸大于陆相, 陆相大于海相, 与沉积物物源的距离远近和水动力强弱有关. 磁极性地层研究揭示出M/B极性转换界线位于该钻孔的63.29 m, 同时在布容期至少出现7次极性漂移(Nr1-7), 可以与布容期内的6次极性事件对应; 在松山期也出现3次正极性漂移, 最下部的两个正漂移可能是发生于8863 kaBP的Kamikatsura正极性事件的反映. 磁化率和沉积物的粒度在不同的沉积相表现不同, 因此揭示了一些大的环境转换界面. 通常潮下滨岸和陆相的磁化率和粒度都要大于海相沉积物, 磁化率在10*10-5SI左右的稳定分布和平均粒径接近7phi指示了水深较大的海相层. 但是, 磁化率和粒度不能作为气候变化指标与深海氧同位素delta18O对比. 我们认为, 半封闭陆架海复杂的沉积物源和在冰期-间冰期沉积动力的变化是造成这种不能对比的原因.
WOS研究方向Oceanography
语种中文
CSCD记录号CSCD:2085554
内容类型期刊论文
源URL[http://ir.fio.com.cn:8080/handle/2SI8HI0U/12262]  
专题业务部门_海洋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室
作者单位1.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北京 100029, 中国;
2.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 海洋沉积与环境地质国家海洋局重点实验室, 青岛, 山东 266061, 中国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葛淑兰,石学法,朱日祥,等. 南黄海EY02-2孔磁性地层及古环境意义[J]. 科学通报,2005,50(22):2531-2540.
APA 葛淑兰,石学法,朱日祥,刘焱光,印萍,&刘乐军.(2005).南黄海EY02-2孔磁性地层及古环境意义.科学通报,50(22),2531-2540.
MLA 葛淑兰,et al."南黄海EY02-2孔磁性地层及古环境意义".科学通报 50.22(2005):2531-2540.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