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RC  > 上海财经大学  > 上海财经大学
城市意义网络的可沟通性——从空间与文化视角考察上海地方认同
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课题组; 潘霁
刊名新闻与传播研究
2015-08-25
期号2015年08期页码:40-50+127
关键词城市空间 可沟通性 城市认同 焦点访谈
ISSN号1005-2577
英文摘要本文通过对上海市原卢湾区常住居民焦点小组访谈,从空间与文化视角考察了地方认同作为城市意义网络核心要素的"可沟通性"。研究发现上海在"再度全球化"过程中,城市异质空间叠加且地方认同主要基于本地生活的感官体验。城市空间中并呈了供游客消费的"幻景",代表国家现代化成就的"奇迹"及糅合生活体验,集体记忆和情感认同的"我们的"空间。三类空间叠加构成上海城市空间意义上的可沟通性。此外,市民地方认同的建构主要基于都市中长期浸润习得的生活习惯和言行举止。其中饮食习惯代替经济水平和祖籍成为上海地方认同形成的基础。市民对移民在职业和生活习惯上仍有刻板印象,但基于生活习惯的地方认同和异质空间叠加为城市意义网络"海纳百川"提供了可能。
URL标识查看原文
语种中文
内容类型期刊论文
源URL[http://10.2.47.112/handle/2XS4QKH4/14529]  
专题上海财经大学
作者单位1.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
2.上海财经大学新闻系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课题组,潘霁. 城市意义网络的可沟通性——从空间与文化视角考察上海地方认同[J]. 新闻与传播研究,2015(2015年08期):40-50+127.
APA 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课题组,&潘霁.(2015).城市意义网络的可沟通性——从空间与文化视角考察上海地方认同.新闻与传播研究(2015年08期),40-50+127.
MLA 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课题组,et al."城市意义网络的可沟通性——从空间与文化视角考察上海地方认同".新闻与传播研究 .2015年08期(2015):40-50+127.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