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RC  > 北京大学  > 工学院
自然对流边界层中湍流的发生; Origin of turbulence in natural convection boundary layer
颜大椿 ; 张汉勋
刊名力学学报
2003
关键词自然对流边界层 浮力振型 无摩擦振型 黏性振型 中性曲线 热转捩
DOI10.3321/j.issn:0459-1879.2003.06.001
英文摘要自然对流边界层中从层流到湍流的转捩经历了浮力振型、无摩擦振型和黏性振型的三重流动不稳定性相继产生的前转捩过程,以及近壁迅速出现强湍流源,随之平缓地向自模拟的湍流边界层过渡的热转捩过程.浮力振型在修正Grashof数G>40时开始失稳并成为主要振型,在振幅分布中3种振型的临界层位置处出现3个峰值;在G>100时浮力振型消失,无摩擦振型失稳并成为主要振型,振幅分布中在近壁区还出现黏性振型的峰值;在G>170时无摩擦振型经非线性演化在外层形成较弱的湍流,但内层黏性应力仍远高于湍流应力,振幅分布中仅有与黏性振型相应的峰值,在频谱中黏性振型的基频、第一、第二、第三阶亚谐频随G的增加相继出现,此时黏性不稳定波的高频成分已转化为湍流,但低频成分仍按线性规律增长,直至湍流惯性子区开始形成;至G>800时黏性振型消失,并在G=850附近时近壁区出现强湍流源,湍流应力、湍能产生项和近壁湍流热流率剧增.在热转捩后期,湍流应力和湍能产生项明显下降,流动在内外层趋于平衡.;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PKU);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 0; 6; 641-649; 35
语种中文
内容类型期刊论文
源URL[http://ir.pku.edu.cn/handle/20.500.11897/14084]  
专题工学院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颜大椿,张汉勋. 自然对流边界层中湍流的发生, Origin of turbulence in natural convection boundary layer[J]. 力学学报,2003.
APA 颜大椿,&张汉勋.(2003).自然对流边界层中湍流的发生.力学学报.
MLA 颜大椿,et al."自然对流边界层中湍流的发生".力学学报 (2003).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