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RC  > 北京大学  > 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
湘中泥盆系弗拉阶顶部腕足动物种群统计及其古生态学意义
吕丹 ; 马学平
刊名古生物学报
2017
关键词小型腕足动物 种群结构 生存曲线 块体采样 泥盆纪
英文摘要基于大量不同生长阶段的标本,本文绘制华南湘中蒋家桥剖面C1-0和佘田桥剖面S-Y-4两个样品共10种小型腕足动物的种群结构和生存曲线,结果显示,C1-0动物群内没有一种腕足类的大小-频率分布呈典型的正常钟型分布模式,仅 Thomasaria? baii, Thoma saria? liangi, Xiangia liaoi, Cyrtinaella ? houi 及 Gypidula xui 的直方图有些类似钟型分布,而Qidongia tani,Athyris supervittata及Levipugnax? liui的直方图则呈明显的右斜型***分布。各种群生存曲线表现为不同程度的下凹型,这可能与它们生活在泥质软基底的环境有关。Tho-masaria? baii 为浅凹型, Levipugnax? liui, Xiangia liaoi, Gypidula xui, Qidongia tani 及 Cyrtinaella ? houi 为中凹型,Athyris supervittata及Thomasaria? liangi呈深凹型;依次反映的是更高的幼年期死亡率,之后死亡率持续降低的特点,而上述大小-频率分布和生存曲线型式的差异则可能反映了不同种类对环境条件适应程度的差异,例如不同的壳形可能导致的应对软基底及取食效率的区别。对蒋家桥剖面Iowatrypa pseudobodini和佘田桥剖面Hunanotoechia tieni块体采样及手捡采样两种不同方法的结果对比表明,采样方法可以不同程度地影响腕足动物种群的大小-频率分布及生存曲线。为了获得最接近真实情况的生存曲线,工作中应尽量采用两种方法相结合。;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 2; 189-200; 56
语种中文
内容类型期刊论文
源URL[http://ir.pku.edu.cn/handle/20.500.11897/466251]  
专题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吕丹,马学平. 湘中泥盆系弗拉阶顶部腕足动物种群统计及其古生态学意义[J]. 古生物学报,2017.
APA 吕丹,&马学平.(2017).湘中泥盆系弗拉阶顶部腕足动物种群统计及其古生态学意义.古生物学报.
MLA 吕丹,et al."湘中泥盆系弗拉阶顶部腕足动物种群统计及其古生态学意义".古生物学报 (2017).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