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RC  > 北京大学  > 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
中新世中期喜马拉雅造山带构造体制的转换
王晓先 ; 张进江 ; 刘江 ; 闫淑玉 ; 王佳敏
刊名科学通报
2012
关键词吉隆地区 淡色花岗岩脉 锆石La-ICP-MS定年 藏南拆离系 南北向裂谷 构造体制转换
英文摘要喜马拉雅造山过程中存在多期构造体制转换,理清各期构造转换的时代和地球动力学成因对研究喜马拉雅造山带的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藏南吉隆地区大喜马拉雅发育一复杂变形的淡色花岗岩脉,其现今形态呈轴面北倾的不对称褶皱分布于围岩黑云斜长片麻岩中,构造恢复显示其记录了两期不同构造体制下的变形作用——早期上盘向北的伸展和后期向南的逆冲缩短,暗示了喜马拉雅造山带由南北向伸展向南北向挤压的构造体制转换.锆石La-ICP-MS测年结果显示,淡色花岗岩侵位于21.03~18.7Ma,结合构造分析,吉隆地区喜马拉雅造山带的构造转换发生于18.7Ma之后.吉隆及其他地区藏南拆离系(STDS)和南北向裂谷(NSTR)的测年数据表明,喜马拉雅造山带在19~13Ma处于构造体制转换时期,其构造体制由南北向伸展转换为南北向挤压;该构造体制转换可能受印度-欧亚板块的汇聚速率控制,汇聚速率较快时,发生南北向挤压,表现为逆冲、褶皱和NSTR的发育;汇聚速率较慢时,发生南北向伸展,表现为STDS的伸展滑脱.;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工作项目;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PKU);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ISTIC);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 33; 3162-3172; 57
语种中文
内容类型期刊论文
源URL[http://ir.pku.edu.cn/handle/20.500.11897/419019]  
专题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王晓先,张进江,刘江,等. 中新世中期喜马拉雅造山带构造体制的转换[J]. 科学通报,2012.
APA 王晓先,张进江,刘江,闫淑玉,&王佳敏.(2012).中新世中期喜马拉雅造山带构造体制的转换.科学通报.
MLA 王晓先,et al."中新世中期喜马拉雅造山带构造体制的转换".科学通报 (2012).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