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RC  > 北京大学  > 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
强磁暴期间不同行星际条件下外辐射带相对论电子通量的降低
袁憧憬 ; 宗秋刚
2012
英文摘要地球外辐射带电子通量在磁暴期间的剧烈下降的机制一直是尚未解决的问题.Turner等人[2012]发现在2011年的一次小型的磁暴(CIR引发的)主相期间,电子通量的下降主要是由于高太阳风动压和随之发生的向外传输,而非损失到大气层.通过SAMPAX 卫星观测的数据,本文对1998-2003年间伴随着激波的CME触发的地磁暴期间1.5~6.0MeV 电子通量的下降进行了时间序列叠加分析.结果表明,对于动压高的磁暴(将主相期间动压的最大值与磁暴前的平均值的比值从大到小排序,前50%为高动压,中间25%为中等强度动压,后25%为低动压),主相期间外辐射带电子总含量(RBC)指数中值的最小值与磁暴前中值的平均值之比为0.20;而对于低动压的磁暴,该RBC比值为0.52.这从统计上支持了Turner等人得出的高太阳风动压是电子通量下降的原因之一的结论,并将其扩展到CME引发的磁暴.Yue和Zong[2011]指出伴随CME的激波前的背景磁场和激波与CME间的鞘层的磁场Bz分量若都为南向,则更有可能引发更强的地磁活动效应.本文根据CME前的激波到达地球同步轨道时,磁场Bz分量为南向或北向,对高动压和低动压事件进行分类.个例研究和统计研究均表明,在动压越高,主相期间电子通量下降越剧烈的前提下,Bz南向可以导致比北向时更强的电子通量下降.为进一步研究Bz对电子通量下降的作用,本文运用M.C.Fok的CIMI模型模拟了Bz为南向和北向时,高动压和低动压的代表性事件.; 0
语种中文
内容类型其他
源URL[http://ir.pku.edu.cn/handle/20.500.11897/332114]  
专题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袁憧憬,宗秋刚. 强磁暴期间不同行星际条件下外辐射带相对论电子通量的降低. 2012-01-01.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