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RC  > 北京大学  > 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
震群活动的一种可能的触发机制
李兴才 ; 冯树文
刊名地震学报
1983
关键词震群 触发机制 地下流体 应力降 震后的 位错模式 时空分布特点 辽宁海城 震源物理 余震序列
英文摘要分析了1975年2月4目辽宁海城地震后的熊岳、1976年4月6日内蒙和林格尔地震后的凉城、以及1976年7月28日唐山大震后的宝坻等震群活动的时空分布特点.由位错模式计算了大地震在相应地区产生的附加应力(张应力)的大小(3—6巴),它和由这些震群中的小地震计算的应力降的大小相当.附加的张性应力相当于减小围压.根据不同应力途径的三轴压缩实验以及原地庄水诱发地震的试验结果指出,上述量级的应力变化可以在地壳浅处应力水平已经很高的地区触发地震活动.考虑到地下流体的扩散特性及其作用,初步解释了震群活动的高潮滞后大地震的观测事实,从而引出了大地震对其附近的震群活动的一种可能的触发机制.; 0; 03; 297-303
语种中文
内容类型期刊论文
源URL[http://ir.pku.edu.cn/handle/20.500.11897/206972]  
专题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李兴才,冯树文. 震群活动的一种可能的触发机制[J]. 地震学报,1983.
APA 李兴才,&冯树文.(1983).震群活动的一种可能的触发机制.地震学报.
MLA 李兴才,et al."震群活动的一种可能的触发机制".地震学报 (1983).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