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RC  > 北京大学  > 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
金牛山古人类文化遗址区地质构造特征及洞穴的成因条件
张臣 ; 钱祥麟
刊名北京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1988
关键词金牛山 地质构造特征 压扭性断裂 早震旦世 新华夏系 应力场 张扭性 文化遗址 地下水动力 断裂构造
英文摘要金牛山A、C洞穴的发育,除受可溶性岩石和地下水动力条件控制外,洞穴的发育、分布和形态主要受北西向断裂及其派生的构造裂隙和岩层产状控制。 区内发育东西向、北东向、北西向三组方向的断裂构造,可分两期活动:早期为早震旦世,受南北向挤压应力场作用,形成东西向挤压带和北东、北西向两组共轭断裂;另一期为晚侏罗世以后,受新华夏系南北力偶应力场作用影响,使早期东西向挤压带转化为右行压扭性,北西向右行压扭性断裂转化为左行张扭性,并形成了新的北东向左行压扭性断裂。构造机制的转化反映了两期应力场的迭加作用。; 0; 06; 729-737
语种中文
内容类型期刊论文
源URL[http://ir.pku.edu.cn/handle/20.500.11897/50633]  
专题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张臣,钱祥麟. 金牛山古人类文化遗址区地质构造特征及洞穴的成因条件[J]. 北京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1988.
APA 张臣,&钱祥麟.(1988).金牛山古人类文化遗址区地质构造特征及洞穴的成因条件.北京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MLA 张臣,et al."金牛山古人类文化遗址区地质构造特征及洞穴的成因条件".北京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1988).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