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RC  > 北京大学  > 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
晚上新世南海北部底栖有孔虫Bulimina alazanensis含量变化及其原因探讨
黄宝琦 ; 翦知湣 ; 汪品先
刊名科学通报
2007
关键词古海洋学 底栖有孔虫Bulimina alazanensis 晚上新世 南海北部
DOI10.3321/j.issn:0023-074X.2007.03.011
英文摘要南海北部大洋钻探184航次1146站晚上新世以来的研究发现, 底栖有孔虫Bulimina alazanensis 的含量3.2~2.0 Ma BP逐渐减少, 并在2.1 Ma BP前后发生锐减, 其变化幅度达90%. 其他底栖有孔虫属种如Globobulimina subglobosa和Cibicidoides wuellerstorfi的含量则是在2.1 Ma BP之前较低, 而2.1 Ma BP之后增加. 对比浮游、底栖有孔虫的氧、碳同位素变化, 发现 B. Alazanensis 的含量变化与氧、碳同位素的波动相对应: 当氧同位素值较轻, 即暖期时, 该种的含量处于峰值; 而当氧同位素值变重时, 该种含量也降低. 与碳同位素变化对比, 该种的高峰值分别与底栖有孔虫碳同位素的高值、浮游有孔虫碳同位素的低值对应. 结合北极冰盖扩张、东亚冬季风加强、表层生产力增加等诸多因素, 认为晚上新世由巴士海峡进入南海的深层水由较暖、溶解氧含量较高的西太平洋深层水团, 在2.1 Ma BP前后, 变为溶解氧含量较低的中层水团, 同时随着北极冰盖的扩张, 东亚季风的加强, 南海表层海水生产力增加, 底层海水逐渐富营养且缺氧, 逐渐对B. Alazanensis的生产形成压力, 导致该种自3.2 Ma BP开始含量逐渐降低, 并在2.1 Ma BP前后达到最低.;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PKU);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ISTIC);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 0; 3; 313-317; 52
语种中文
内容类型期刊论文
源URL[http://ir.pku.edu.cn/handle/20.500.11897/48596]  
专题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黄宝琦,翦知湣,汪品先. 晚上新世南海北部底栖有孔虫Bulimina alazanensis含量变化及其原因探讨[J]. 科学通报,2007.
APA 黄宝琦,翦知湣,&汪品先.(2007).晚上新世南海北部底栖有孔虫Bulimina alazanensis含量变化及其原因探讨.科学通报.
MLA 黄宝琦,et al."晚上新世南海北部底栖有孔虫Bulimina alazanensis含量变化及其原因探讨".科学通报 (2007).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