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RC  > 北京大学  > 城市与环境学院
汉代至元代北京什刹海成湖的地层证据--以小石碑胡同工地西壁南剖面为例; Evidence in Stratum for Shichahai Becaming Lake from Han-Dynasty to Yuan-Dynasty: A Case of the Southern Section at the Western Side of Building Site in Xiaoshibei Hutong
马悦婷 ; 岳升阳 ; 徐海鹏 ; 张鹏飞
刊名北京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15
关键词沉积特征 环境演变 什刹海 sendimentary characteristics environment changes Shichahai
DOI10.13209/j.0479-8023.2014.177
英文摘要对北京什刹海北岸小石碑胡同工地西壁剖面沉积物粒度、化学成分及孢粉等相关数据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从汉代至元代,什刹海有4个环境演变阶段的沉积物:1930~1820 aBP为河流相的分支河道、河漫滩沉积;1820~1295 aBP为湖泊沉积,其中三国时期(1730~1690 aBP)水域较大,水体较深,可能与车箱渠的修筑有关,此后逐渐退为湖滩;1295~970aBP为河流相沉积;970~580 aBP为湖滩沉积,是当时什刹海北岸的边缘地带.孢粉组合反映低湿地植被的环境特点,符合该地区沉积物的环境背景特征.元代湖岸距当时的斜街约100m,距今什刹海北岸约80 m.研究结果揭示了什刹海湖泊演变的历史,为什刹海环境演变研究乃至北京城区的历史地理研究提供基础性资料.;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PKU);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ISTIC);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 3; 451-462; 51
语种中文
内容类型期刊论文
源URL[http://ir.pku.edu.cn/handle/20.500.11897/414969]  
专题城市与环境学院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马悦婷,岳升阳,徐海鹏,等. 汉代至元代北京什刹海成湖的地层证据--以小石碑胡同工地西壁南剖面为例, Evidence in Stratum for Shichahai Becaming Lake from Han-Dynasty to Yuan-Dynasty: A Case of the Southern Section at the Western Side of Building Site in Xiaoshibei Hutong[J]. 北京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2015.
APA 马悦婷,岳升阳,徐海鹏,&张鹏飞.(2015).汉代至元代北京什刹海成湖的地层证据--以小石碑胡同工地西壁南剖面为例.北京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MLA 马悦婷,et al."汉代至元代北京什刹海成湖的地层证据--以小石碑胡同工地西壁南剖面为例".北京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15).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