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RC  > 北京大学  > 城市与环境学院
从“废品村”看城乡结合部的灰色空间生产; The Production of Grey Space in Rural-Urban Fringe: A Case Study of the "Waste Village" in Beijing
陶栋艳 ; 童昕 ; 冯卡罗
刊名国际城市规划
2014
关键词废品村 城乡结合部 空间生产 Waste Village Rural-Urban Fringe Production of Space
英文摘要城乡结合部往往是非正式就业的集聚地带,提供了底层外来人口进入城市的社会经济桥梁.本研究通过对北京城乡结合部两个不同时期形成的“废品村”——八家和东小口——的实地考察和对比,力图从空间生产的角度揭示这种城市灰色空间的形成与演化机制.在描述和记录实体空间变迁过程的基础上,阐释资本运动下不同主体对“废品村”的空间表征产生的影响,以及为空间改善所做的努力,从而构建这一灰色空间的多层次空间意义以及社会-空间相互塑造的机制.结论指出,“垃圾村”是城乡二元割裂的发展方式在城市边缘的一种景观呈现,重塑空间需要重视真正的空间使用者的需要,并从公共服务市场建构入手,改变城市废物管理的资本逻辑.;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PKU);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ISTIC); 0; 5; 8-14; 29
语种中文
内容类型期刊论文
源URL[http://ir.pku.edu.cn/handle/20.500.11897/391401]  
专题城市与环境学院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陶栋艳,童昕,冯卡罗. 从“废品村”看城乡结合部的灰色空间生产, The Production of Grey Space in Rural-Urban Fringe: A Case Study of the "Waste Village" in Beijing[J]. 国际城市规划,2014.
APA 陶栋艳,童昕,&冯卡罗.(2014).从“废品村”看城乡结合部的灰色空间生产.国际城市规划.
MLA 陶栋艳,et al."从“废品村”看城乡结合部的灰色空间生产".国际城市规划 (2014).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