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RC  > 北京大学  > 城市与环境学院
中关村高校周边居住区社会空间特征及其形成机制;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their mechanisms of social space in the peripheral communities of campus in Zhongguancun
冯健 ; 王永海
刊名地理研究
2008
关键词城市社会空间 流动性 社会网络 高校周边社区 中关村
DOI10.3321/j.issn:1000-0585.2008.05.004
英文摘要目前国内城市社会空间研究偏重于宏观层次,对于微观层次社区社会空间特征的研究相对缺乏.基于质性研究(Qualitative Research)和深度访谈的调查方法,以北京大学周边若干居住区为例,探讨了中关村高校周边居住区社会空间的特征及其形成机制.研究发现:中关村高校周边居住区的社会空间经历了从"同质性"向"异质性"转变的发展阶段;社区居民的社会阶层分异显著;居民的整体流动性较强,且以水平流动为主,垂直流动相对较少;阶层内社会网络联系较强,阶层间社会网络联系较弱,存在明显的阶层分隔现象;空间结构呈现出在高校和社会双重力量作用下,各种类型居民分布既混合又有序的复杂型式.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中关村高校周边居住区外来人口与原住居民共同构建了一种具有高流动性、松散社会网络等特征的社会空间,它为理解社区流动性、社会网络特征和社会空间成熟度之间的关系带来启示.;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资助课题;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PKU);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ISTIC);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 0; 5; 1003-1016; 27
语种中文
内容类型期刊论文
源URL[http://ir.pku.edu.cn/handle/20.500.11897/70596]  
专题城市与环境学院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冯健,王永海. 中关村高校周边居住区社会空间特征及其形成机制,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their mechanisms of social space in the peripheral communities of campus in Zhongguancun[J]. 地理研究,2008.
APA 冯健,&王永海.(2008).中关村高校周边居住区社会空间特征及其形成机制.地理研究.
MLA 冯健,et al."中关村高校周边居住区社会空间特征及其形成机制".地理研究 (2008).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