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纯认知行为疗法与认知行为疗法结合催眠药物递减方案治疗失眠障碍的疗效观察
郭为; 王健; 高文斌; 吴恩来; 吴玉婷
刊名中华内科杂志
2019
卷号58期号:1页码:5
关键词入睡和睡眠障碍 药物疗法 认知行为疗法
ISSN号0578-1426
其他题名A comparison study of cognitive-behavioral therapy alone versus combination with tapered hypnotic agents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insomnia
产权排序1
文献子类期刊论文
英文摘要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疗法(CBT-i)结合催眠药物递减方案治疗失眠障碍患者的疗效。方法2016年3—9月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心理科门诊就诊的75例失眠障碍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CBT-i组(37例)和联合组(38例)。CBT-i组仅给予CBT-i干预,联合组给予CBT-i结合催眠药物递减方案干预。于基线、治疗第4周、治疗结束(治疗第8周)时,记录各组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贝克抑郁量表(BDI)、贝克焦虑量表(BAI)、睡眠日记各因子,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2组患者不同时点评分的情况。结果(1)2组患者治疗结束时PSQI、BDI、BAI较基线总分显著下降:CBT-i组,PSQI(4.7±2.5)分比(12.9±3.5)分,BDI(3.2±4.4)分比(9.7±6.4)分,BAI(4.2±5.6)分比(10.7±8.1)分;联合组,PSQI(5.8±2.8)分比(13.9±3.1)分,BDI(4.5±4.8)分比(13.8±8.7)分,BAI(4.4±4.0)分比(14.1±6.3)分(P值均<0.01)。(2)与基线相比,联合组治疗第4周、治疗结束时PSQI主观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和催眠药物使用频率因子的评分显著下降(P值均<0.05),治疗结束时总睡眠时间和日间功能障碍因子评分显著下降(P值均<0.05)。(3)CBT-i组PSQI的入睡时间和睡眠效率两个因子在基线与治疗结束时的差值均显著高于联合组(均为P=0.01)。结论CBT-i组与联合组治疗方案对失眠障碍治疗均有效,前者在缩短入睡时间、提高睡眠效率方面优于后者,后者的治疗方案可有效降低催眠药物使用频率。

语种中文
内容类型期刊论文
源URL[http://ir.psych.ac.cn/handle/311026/29703]  
专题心理研究所_中国科学院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
作者单位1.中国科学院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
2.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心理科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郭为,王健,高文斌,等. 单纯认知行为疗法与认知行为疗法结合催眠药物递减方案治疗失眠障碍的疗效观察[J]. 中华内科杂志,2019,58(1):5.
APA 郭为,王健,高文斌,吴恩来,&吴玉婷.(2019).单纯认知行为疗法与认知行为疗法结合催眠药物递减方案治疗失眠障碍的疗效观察.中华内科杂志,58(1),5.
MLA 郭为,et al."单纯认知行为疗法与认知行为疗法结合催眠药物递减方案治疗失眠障碍的疗效观察".中华内科杂志 58.1(2019):5.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